文化是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的变革有时在我们眼里看来是文化的断裂,但更准确地讲应该是传统文化的转型,或者说是文化的改革。除文革以外,每一次的文化转型都给现代的中国经济和政治带来高速的发展,传统的文化转型,首先表现在与西方文化融和的过程中。其次,才是古今文化衔接过程中的断裂。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这些文化的转型促进多种文化、多种文明的交融与发展,用世界的力量加快人们探求真理的步伐。
对于传统文化的转型,我们没有必要痛心疾首。但从书法角度看,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相对传统文化来讲,是一种断裂。书法根植传统文化的土壤,以儒、道、释、经学体系为核心的文化底色的改变,使得书法精神内涵也随之改变。
从书法角度看传统文化的断裂与转换在20世纪经历了4次。第一次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语言的革命,让传统的文言文走向白话文。我们不去论述“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精英们借思想文化转变以图救亡的价值工具性选择。最重要的是第一次改变了书法书写的语言方式上变化。白话文将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替换成“的、地、得”这是一次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看起来只是文字内容的变化,实际上它牵连着书写者的思维与情境根本性的更变,一种直白、工具性更强的日常用语的语言指向,代替了含蓄、意化、精致的表达。
第二次可以将汉字的简化,视为书法文化的断裂。看起来汉字的简化与文化没有多少实质的关联,它只是简化书写的符号而已。就书法而言,那是书写性格的改变,甚至比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更为严重,虽然汉字走向社会被一次次地简化,每一次的简化都是书写的一次重大的革命。每一次简化也形成了不同的书体,不同书体所承载的审美与文化是不同的。汉字结构的稳定,也表明在这一段时空里所承载的文化与审美的惯性。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汉字的结构长期积累成为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载体和记忆形式,直通书写者的审美趣味、心灵世界甚至形成一种隐蔽的民族性格。汉字的结构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化石。简化字简化的已经不是一种符号了,它简化了审美、简化了记忆、也简化了对汉字的情感。这种简化对书法家来讲是很难接受的,所以书法家一直坚守着繁体字的书写。
第三次断裂很多人会想到“文革”。“文革”虽然将中国传统文化不分清红皂白地彻底打倒,使得本已不多的传统文化一度中断。但对书法来讲,传统文化人的书写态度早在前面已两次文化变革中丢弃了。“文革”对传统文化的全面中断,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推迟了传统书法向现代书法探索的自觉意识。
中国文化的分层与转换我觉得更为深远的影响是改革开放,它打开的不仅仅是经济国门,也打开了思想的国门,是当代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在许多方面融解了由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领域所带来的差别与隔阂。经济化、效率化,视听革命、传播革命再一次深度地改变了传统的文化生态方式。
对于书法来说,传统文化的断裂,它的文化属性必将发生重大的改变,一次次断裂当代书法与传统的精神血脉。书法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书法是最需要传统文化的滋润的。重新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才不至于在现今这场世界剧变中丢掉民族的根。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代文化与个人、社会乃至全人类的生存价值都息息相关的文化背景下,对当代书法的文化属性重新反思。
第四次的断裂是社会的分化。当代社会是产业化越来越重要的时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成了一种必然。书法的创作与研究也进入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整体性的文化观下的书法书写,有整体文化的感悟之心。书法家专业化以后,以一种非文人化、非精英化的专业影响,让当代书法的创作走向了狭小而又边缘的地带,复制、模仿使得书法创作远离了心性化的精神向度,作品中充斥着人性的虚假和平庸。面对当代书法家的心灵衰败,形成了一种无关文化的书写,把字写得再精良,也只是一种关于文字书写的技术罢了,不停地重复自己书写的经验。对一个有精神反思能力的人来说,不过是在浪费生命而已——要意识到这一点,需要书法家们真正在精神成人。没有精神成人,书写就如同浮萍,随波逐流,少了坚定、沉实的根基,即使在全国获再多的书法奖项,势必像洪流中的泡沫,很快就将消失。所以有“书法不文人,文人不书法”的传说,所以姜寿田这一批书法理论家们会发出:“在一个最需要文化支撑和证明的领域,文化却被放逐而变得无足轻重。书家的文人化身份遭到颠覆,书法沦为一门技艺,而从传统文化结构中被剥离出去——书法家不再是文人,不仅如此,书法的文人化在当代还遭到空前尖锐的质疑——写字的好坏与文化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从一般意义层面来辨析回答这种论调了。”(姜寿田.书法大师的期待与文化守望[J].书法,2007(1):81.)
当代书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书法曾经依托的整体文化氛围和资源的分解与断层,这使书法在走向独立的艺术形态的过程中出现了精神内涵苍白化、书家文化修养缺失、作品形式大于内容、审美与批评的价值相对化等问题。
传统书法的文化属性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迷人魅力,很大原因就是书法中的人性表达,书写中活跃着人的情感、情怀。我们当然希望当代书法直指传统书法文化的品质,作为理论家会常常忽视一个问题,就是传统书法品质的传导的文本的学习。其实任何深入都是从外在形式载体向灵魂深处游走的过程。当代书法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断裂与转型之后,我们的书法书写还没有被当代从左到右横排阅读习惯式方式改变,还是坚持了传统从右至左竖写的方式书写习惯;当代的书法创作,还是用繁体字,就是为了独特的书法形式。由书法的形式渐渐抵达灵魂。
很显然在当代书法失去传统文脉境况下,传统书法的文化属性在当代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层层的断裂。它的文化属性受到极大的质疑。如果当代书法的文化属性,没有重建起传统书法的文化属性,又没有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它的直接的结果就是书法文化生命的结束。质疑、反思、重建、自觉,只有对当代书法有终极思考与文化忧患意识的书家才能发出一系列的追寻意识。这也将成为重建当代书法文化属性的一个主观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