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以高质量的艺术品传达中国梦和主流价值体系

2014年03月07日 10:06:3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以及票房进入200亿元时代,中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这种背景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叙事体系和文化价值观就成为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问题。”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主办了“中国梦与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研讨会,丁荫楠、苏小卫、饶曙光、张建勇、贾磊磊、尹鸿、王一川、章柏青、黄式宪等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主持会议。

研讨会就中国电影中的“中国梦”表述、中国特色的电影叙事体系和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国电影提升国际竞争力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观点不尽相同,但与会者较多谈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电影国内市场近年始终保持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而国外市场却处在相对萎缩的状态。让中国电影真正走出去,需要电影本身从内容生产、投融资、发行推广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国际化转型。

电影表现“中国梦”的原则是什么

以电影的方式表现“中国梦”,毫无疑问,应在尊重电影自身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用理性的方式表现人、历史和时代,体现电影艺术自身的魅力和感染力。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党组成员饶曙光说,在其中需要强化几点认识,“第一,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电影表现中国梦就是要塑造好普通人的艺术形象,表达普通人的人性诉求和人性理想。第二,电影要以观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表现中国梦。从目前来看,一些主流电影与年轻观众还存在诸多对接上的问题、矛盾和障碍。克服这些障碍,主流电影积极思想意义的传播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苏小卫有着相同的考虑,她认为电影表达“中国梦”,并不是说一定要有特别宏大的叙事,也包含小事物的表达。但是无论哪些,需要把握的是用艺术展示美好的东西,“比如说有情人终成眷属、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等等。我们要通过电影打动观众,让他们相信真善美。”

丁亚平指出,中国梦包含改革的逻辑,既是面向未来,也是面向世界的。在好莱坞和西方这种强势话语的语境下,中国电影需要将自身的文化差异性作为亮点来建树,寻求某种有利于建构本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电影在国际社会的文化传播力和竞争力。他说办这次研讨会的初衷主要就是尝试把中国梦和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联系起来,深化认识,同时也为推进影视所正承担的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可行性研究”的深入开展而集思广益。

电影创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梦”必然对包括电影在内的文艺创作、发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与会专家对中国电影更好地书写时代精神,用鲜活的艺术形象传达电影的审美蕴含,纷纷提出了意见与建议。“我们中国电影缺乏一种对现实反映的力量。”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思想定位总是“向20岁左右的青少年的爱好看齐”。他认为,这会导致观众喜欢看的都是那些对现实没有反映力度的纯娱乐的影片,这将是非常危险的。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对国产电影国际传播等问题有忧虑,他举例说现在一些在国内放映的很火的影片,在海外的票房却很不理想。此外他还批评了两点倾向:第一,开启了唯GDP至上的市场方向;第二,搞3D电影崇拜。归结为一点,则是缺乏人文的原创性,以牺牲民族文化主体性来换取的高端票房终会伤害中国电影产业总体的良性建构与发展。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认为,电影更好走出去,首先需要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他说:“所谓民族的不仅仅是民族的风物和符号,更是一种民族的精神和实力。我们在寻求中国梦的过程中,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种民族的符号和表征,更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保持和维护。”他还认为,我们不能以泯灭民族性来作为世界性的手段标志和途径,我们无需迎合强势文化的全球化模式,也无需抵制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有自己琴棋书画的文化传统,有自己风情古韵的审美要求,有自己天人合一的艺术理想。只有守住自己民族的精神家园,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要想“出门去”,先得“门里火”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的眼光很独到,他看到中国电影不仅在国际传播上存在困难,而且国内传播也有隐忧,在国内放国产片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部分。他拿出了一系列数据,“去年全国总票房达到了217亿元,同比增长了27.51%,国产影片也有大幅度的增长。但也要冷静地看到,据有关统计,2013年度国内票房超过1000万元的133部影片中,中国内地国产片只有49部,占影片总数的36.8%,不到一半。同时在海外销售中,取得最高业绩的也主要是合拍片而不是我们内地的国产片。再进一步统计内地国产片中票房超过5000万元的只有25部,超过亿元的只有15部,与之相比,合拍片票房过亿的有16部,进口片有27部。”他认为,要让中国电影携带中国梦及中国的主流价值走出去的前提是让国产片在激烈且残酷的国内电影票房竞争中取得主动,也就是在与合拍片和进口片的内部及外部竞争中取得主导权,否则,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传播战略就是一句空话。

丁亚平认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及其实现的关键,就是实现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转型”。它包括要实实在在思考电影本身的问题,通过影片讲故事,通过影片叙述,传播、传达有更大的人文含量的价值,以此去影响更多的、包括世界各国的观众、受众。让包括海外在内的观众可以认同我们的影片,可以从中唤起我们的共同人性。

电影产业链各环节的国际化转型

与会者期望国产片提升艺术水平,以高质量的艺术品去传达中国梦和主流价值体系,其中关涉内容生产、数字化转型及投融资、发行推广渠道等多个方面。“中国电影走出去,不能单靠单一的渠道,我们应该打组合拳,也就是说政府、市场与学术要齐头并进,共同出击。”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张建勇对学术交流这一形式做了重点阐发,因为“交流形式最难的是学术”。他提出了其中有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得不到相应的资金支持,二是目前在国际上我们并没有占据对中国电影的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认为,实现电影的国际化传播,前提是有中国文化的积淀。他举例说:“为什么《一代宗师》,还有《英雄》等影片能够在海外推广成功?就是得益于中国文化、中国美学的积淀。”那么这也就表明,电影的走出去还是要求我们立足于对中国文化的坚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