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说话”,“种”文化上墙
文明礼仪、邻里和谐、科普知识……走进安徽省铜陵市各地农村,一块块图文并茂、匠心独具的文化墙吸引不少行人驻足观看。近年来,以墙体作为文化宣传阵地的模式在铜陵各地农村兴起,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先进文化。如今,文化墙建设已覆盖了该市60%以上的行政村。在去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铜陵市农村文化墙展示活动”荣获文化部第十六届群星奖项目奖。
文化墙在村庄整治中诞生
铜陵农村文化墙建设起步于2006年开展的村庄环境整治,发端于铜陵钟鸣镇。
据钟鸣镇文化站站长缪悟之介绍,当时一些村民房屋墙壁破旧不堪,有的墙面标语陈旧,影响了整体美观。为此,大家一起动手把墙面刷白,但是对空荡荡、白晃晃的墙面仍不满意,觉得光秃秃。于是,钟鸣镇通过积极发挥当地农民书画协会的作用,组织能写擅画的会员在这些墙面上写诗作画。缪悟之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画的第一幅墙面画是在垄上闻村,叫《喜鹊登梅》,吸引了全村人围观,都说“这画画得喜兴”,争着让他给自家墙上也画一幅。能够为乡亲们做点事,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文化的力量,“累点也是幸福的。”于是,农民书画家们派上了用场,他们在一户户农家墙体上挥毫泼墨,文化墙由此成为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展示载体。
2011年,铜陵结合农村文明创建、环境卫生整治、旧村危房改造等工作,正式出台了《开展农村“文化墙”建设的实施意见》,又在此基础上,联合市宣传、文化、住房城建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文化墙”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市农村全面推广文化墙建设。
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在推进文化墙建设的过程中,该市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将试点选在人口较多、交通便利、群众乐于参与的一些村庄,如西联乡的钱湾村、犁桥村等。在墙体选择上,他们则注重依托现有基础,不贪大求洋、铺张浪费。
各乡镇以综合文化站为依托,组织各行政村积极参与文化墙展示活动,同时联合市文联,组织市书画家协会、市书画院等专业文化单位指导各村的文化墙创作;组织志愿者经常性地开展巡查,不定期进行立面粉刷、违章拆除、内容更新等工作,使文化墙始终保持较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多次开展“学、比、看”活动,组织乡镇负责人前往试点村参观学习,同时发动群众参加文化墙自评、互评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周边村庄的发展。
此外,该市还设立了文化墙建设专项经费,确保建设有投入、投入有落实,对先进乡镇、村实行以奖代补,对已有一定基础的文化墙逐个策划创意、进行重点培育,力求亮点更亮、品位更高。 截至目前,铜陵市已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在110多个示范自然村创作墙体书画3000余幅。
一墙一风景,一村一特色
农村文化墙的受众是广大村民,考虑到他们的喜好,铜陵市相关工作人员创作的墙画作品一般通俗易懂,在这里不会看到附庸风雅、晦涩难懂的画面和内容。
这些创作人员在绘制文化墙之前,由村委会牵头,带领他们走家串户,了解村民的喜好,从而针对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程度的村民绘制令他们满意的文化墙。绘制文化墙的人员既有乡镇文化站的职工,也有中小学老师、学生及其他社会人士,都有一定书画功底,且热心于宣传工作。
为使文化墙起到提高精神文明的作用,铜陵市在文化墙建设上紧紧抓住“主题和谐”这一要点,围绕如何促进家庭和谐、邻里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展开,引导农民朋友从自身做起,推进文明和谐风气。
铜陵各村的风俗习惯、村民素质等各不相同,因此文化墙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在内容绘制上他们根据各地的新变化、新风尚进行创作,基本做到了“一村一典型,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如水龙村、金凤村、牡东村等,把文化墙建设与发展休闲农业相结合,文化墙依地势而设,与自然环境、特色民居相得益彰,带动了当地农家乐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产生了文化墙经济效应。
在创作形式上,他们广泛采用漫画、山水画、谚语、歌谣、顺口溜等,力求生动形象、以画“说话”,让群众于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比如,西湖镇朝山村的文化墙以20多幅漫画为表现形式,内容多以计划生育、交通安全为主题,幽默诙谐的漫画给村里人增添了几分欢乐。西联乡老观村的文化墙结合每户人家的实际情况绘制:如果一户村民家中晚辈非常孝顺长辈,那么这家的文化墙则以孝为主题;如果一户村民家里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那么这家的文化墙内容则与学习有关。
铜陵市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说,不管是农忙还是农闲,出门看看文化墙,对农民了解国家政策、提升自身素质帮助很大。在制作和维护文化墙方面应有长远考虑,质量上要“硬”,不能粗制滥造;内容上要“实”,不能只是临时装点门面,要少些雷同,多些个性。同时,要管理到位,真正发挥文化墙陶冶村民情操、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据悉,今年铜陵市文化部门还将结合该市农民文化乐园示范点建设,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墙创作水平,采取陈列室、文化廊与文化墙相结合的方式,展示铜陵美好乡村和农村特色文化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