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下很受欢迎,但实践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却鱼龙混杂,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教育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很多人打着传统文化教育的幌子敛取钱财,不明就里的受教育者乘兴而来,失望而返,这严重地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因为传统文化的内容本身博大精深,许多真正热心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各界人士,对此也存在许多困惑,简单学习个一鳞半爪尚可,对于如何在青少年中系统地传授传统文化这一问题,则往往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7月10日,由民盟北京市委员会和民盟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本次论坛围绕实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与制度建设展开了探讨,与会者就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意义、现阶段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令传统文化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勇看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中国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复杂。人们越来越期盼获得更好、更优质的教育,这些是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新的社会背景。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到了需要重新梳理的时代拐点上。
对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吴鸿清教授认为,谈到如何加强大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更重要。为此吴鸿清建议,传统文化要进入语文课堂,而且要保证经典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与考试挂钩,在中考、高考中占据相当比重。另外,吴鸿清认为,加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主战场在中小学的课堂。徐勇也认为,传统文化有自身的逻辑,是自成体系的,需要系统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徐勇建议,要考虑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纳入到学校教育的体系,这些内容如何在不同年级进行安排,这需要经过科学严格的课程设计,形成适合各年龄段学生学习的体系。
徐勇说,在我国的台湾地区,高中阶段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课程除了“国文”之外,还有《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国学概要》、《论孟选读》,它们也是台湾“高考”要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陆其实应该比台湾做的更好,因为大陆百姓生活中的传统知识、传统习俗、传统文艺的内容更丰富,因此需要更为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