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时代声音:文化决定未来

2013年05月14日 10:55:4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现代城市建设与竞争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机遇与挑战,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发展经济是硬道理,文化是否无关紧要?经济建设快马加鞭,文化建设是不是可以小步慢走?江苏省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给出的是这样的回答:“经济决定地位,文化决定未来。昆山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既要有经济的硬实力,更要有文化的软实力。”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昆山对此深有领悟。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是一座工商兴盛、经济发达的现代城市。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这里创办了约7000个项目,昆山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投入高密度、外商投资产出高回报和经济发展高增长的地区,更是中国首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的县级城市,连续多年位列中国百强县首位。值得一提的是,昆山还拥有10万户长期经商、生活的台商台眷,走过大街小巷,具有浓郁台湾风情的美食休闲娱乐景致随处可见,因此,这里被冠以“小台北”的称号。

昆山还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城史。史前文化遗址赵陵山、绰墩山、少卿山出土的古礼仪玉器,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联合国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的昆曲发源于此;古镇周庄作为“中国第一水乡”,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存着明清以来的古建筑群落和生活风貌。昆山人文荟萃,最为着名的是被誉为“昆山三贤”的思想家顾炎武、教育家朱柏庐、散文家归有光,他们博大精深的思想哲理和精湛绝伦的艺术瑰宝成为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此外,这里民间文化蓬勃发展,全市有多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昆山因其卓有成效的文化建设两度成为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县”。

着名画家陈逸飞曾说过,昆山就像一把折扇,一面是经济,一面是文化,两面都很美。今天的昆山,正在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中焕发出崭新的时代魅力。

文化自觉鼓风帆

昆山的文化自觉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向着更高水平推进,无论是经济建设的需要,还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使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发展大潮。昆山应势而动,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紧紧抓住文化繁荣发展的难得历史性机遇,采取更加扎实的工作举措,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昆山的文化自觉还来源于市委和市政府对文化的认识与重视。2007年,昆山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文化昆山”建设战略目标。2009年,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昆山”建设3年目标,市人大将“文化昆山”建设列为一号议案,市政府把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列为头号实事工程。2011年底,昆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吹响了“文化强市”号角。

管爱国表示,文化软实力是最具战略性的竞争优势,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要特别重视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现代经济发展需要一种作为动力和规范因素的文化,没有文化提供的价值定位,就不可能有健全成熟的市场经济秩序。发达的文化是构成地区发达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欠发达地区发达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

立足新起点,面向新未来,昆山领军人的思路是十分清晰的。在此基础上,昆山提出大力实施思想文化引领、公共文化普惠、社会文明提升、文化产业跨越、文化品牌升级、文艺精品塑造六大工程,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同时,结合昆山实际,适时提出了“融合创新”的文化建设理念。

开拓创新敢为先

“昆山之路”的本质是创新,昆山的文化建设同样也将创新贯穿始终。说起“融合创新”,昆山将其概括为“昆台融合、新老融合、古今融合、专特融合、城乡融合、力量融合”。即围绕大局推动昆山、台湾文化的融合创新,完善面向广大台商的公共文化服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特点,推动新老昆山人基本文化服务的融合;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推动传统文化与百姓现实文化生活的融合;重视高雅艺术进入现代市民生活,推动专业艺术、精品创作与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顺应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形势,大力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深度融合;构建各部门通力协作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现政府力量与各种社会力量的高度融合。

要实现这些目标,全面而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不可少。2011年5月,包括昆山在内的苏州市成功入选首批28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昆山以此为新起点,按照“城乡一体、共建共享”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和功能发挥,有力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为了更好地完成创建任务,昆山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的设计与研究,基本形成组织保障、规划设计、过程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效益评估考核等系列化的制度体系,努力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长效保障。

构建科学的过程管理体系。昆山成立由市长牵头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管理实施意见》、《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评价激励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行办法》等10多份政策文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高效运行中发挥出显着的指导作用。

构建有力的财政保障体系。根据昆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财政保障实施方案,以及2009年至2011年区镇文化设施建设实施财政补助的意见精神,市级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始终保持高投入力度,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市用于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的资金超过20亿元,全力保障各项创建硬指标如期达标。

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昆山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建立起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机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把服务农村、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形成政府、社会、服务群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

昆山的“文化强市”目标明确要求:到“十二五”末,要基本建成“思想文化引领力强、公共文化服务力强、文明创建感召力强、文化产业提升力强和城市文化形象好”的文化强市。当前,昆山正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文化强市与经济强市就像是昆山的一对翅膀,推动着昆山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踏歌起舞、展翅高飞。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