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让辩证法回归现实生活

2013年05月06日 11:50:5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让辩证法回归现实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信念。这是以辩证法理解现实生活的理念,也是以辩证法改变现实世界的信念。换言之,今天的辩证法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思维领域和自然领域,不应仅仅是三大规律和几大范畴的表述,它要走向现实生活,要与现实的人发生关联,要植根于生活世界当中。“让辩证法回归现实生活”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寻求一些切实可行的途径,将辩证法与现实生活链接起来。在这里,我们试图把辩证法的教化性质和教养性质看成是这种链接的节点。

辩证法失去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变成了教条。自古希腊以来,辩证法便有对话之意,即通过对话这种方式来获取真理性的知识。通过语义的分析,发现事物之名称下面所蕴藏着的对立面,从而去伪存真,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理解。这或许是辩证法在当初受到追捧的关键原因。在那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不断的辩难和诘问,一个接一个的质问与反驳;在那里,没有任何权威,权威是获取真理的最大障碍;在那里,也没有最终掌握真理的人,因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辩难与诘问,人们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平等。在市民社会中,人们通过等价交换而培养了平等意识,而在辩证法的最初阶段,人们是通过对话、辩论和诘问而获得了这种意识。尽管苏格拉底最终遭受了“民主的暴力”,但就他的“助产术”来说,乃是一种平等对话之术。这是辩证法在古希腊城邦中体现出来的教化性质,也可以说它一开始便承担着这种教化功能。

在后现代哲学看来,谈论事物的方式比据有真理更重要。而这种事关谈论事物的方式就是教化的方式,它意味着我们可以发现新的、较好的、更有趣的、更富成效的说话方式来交流、沟通和理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化与说教、教育、教义区别开来。教化以一种反常式的话语,描述生活世界中色彩斑然的画面;教化不再灌输那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喃喃之语,而是力图通过准确的话语表达和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进行沟通。所谓反常话语,绝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失常的话语,而是在反思事物的内部结构,发现事物的对立面,从而在特定情景中用来表达事物新境况的话语,它是在事物的自我否定中诞生的。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常话语是解放话语,那么这种解放话语是对宗教压迫的反抗,是人对自身存在状态的否定。如果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反常话语是主体性话语、人道主义话语和解放话语的话,那么这些与人的自由、实践相关的话语,正是对“两个凡是”和“文革”反思的结果。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中那个喋喋不休的唐僧,那个啰嗦不堪的和尚,不正是陷入癫狂信仰中的说教者么?

教条是反辩证法的,而教化则是辩证法的。把辩证法当成知识,就可能把它当成教条加以背诵和传阅。知识是现成经验的总结,它渐行渐远地离开现实的实践,它不断地诱惑现今的人们一成不变地运用它。而教化从来不是现成的东西,它通过谈话,通过参与讨论,更新智慧,更迭时代。

辩证法的教化性质似乎能够让人们看到一种希望。这种希望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对话的可能性,而且还看到了在对话中人对自身的反思和批判。在人对自我的反身性批判中,乌托邦可以变成希望,甚至变成现实。乌托邦中的人不是生来就会这会那的人,不是不劳而获的人,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人,更不是无欲无求的人,他们的道德高尚性,他们的实践自觉性,他们的生活和谐性,就在于严肃而认真地以辩证法的态度反思自身。事实上,文艺复兴时期人对自由、解放的渴望,就是对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蔑视和摧残人性之举的反思,再或者当今的人们对全球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就是对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之策的批判。人类批判和反思自身的实践案例提示我们,辩证法的存在使人类更具教养,不再野蛮行事,不再一意孤行,而是始终以人的自由、幸福和善为追求的目标。

可以说,辩证法的教养性就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中,它一方面以这种活动确证自我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破除限制这些活动的约束和条件达到对自我的超越。事实上,所谓的现代性教养也只有在辩证法中才能得到合理的理解。现代辩证法以理论思维的有限性和生活实践的无限性作为核心矛盾。如果仅以理论素养的高低作为现代性教养的标准,那么它不仅是片面的,而且也是荒诞的。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表明,被认为是德国世袭财产的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已在德国的所谓有教养的阶级中完全消失了,但在德国工人阶级中复活了。如果把这句话看成是马克思对现代性教养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到他所指的那些所谓有教养的阶级就是那些不把人当人看的阶级,就是那些靠榨取他人劳动成果而生活的阶级。他们脱离了大地的滋养,而靠他人的汗水和血液维持自身的存在,他们只局限在自身富有的世界中,而不让其他人也富有起来。这些人凭借着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而自认为最有教养,其实只是不曾舔尝过大地味道的人,也是真正没有教养的人。于此,现代性教养固然表现为一种对生活世界的认知,但是这种认知是建立在它对生活实践的理解之上的。在笔者看来,辩证法的教养性质就在于理论思维不仅要有科学素养,更要有价值关怀,这种关怀指向的是变革人的存在方式、改善人的存在状态,以及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以上论述,我们意识到让辩证法回归现实生活,实际上是一个把辩证法奠基于现实生活世界中的过程,它不仅要确证现实生活的当下性,还要和生活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够反思、批判和超越现实生活本身。一方面,我们确信能够发现更有趣、更有启发性、更富有成效的谈话方式来沟通和交流,在辩证法和现实生活之间便架起一道语言的桥梁;另一方面,我们认为现代性教养是人们在辩证地理解和改变事物的过程中形成的,辩证法的教养性不仅体现为理论思维的高超性,更表现在理论思维对现实生活的价值关怀上。简言之,让辩证法回归现实生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让它从纯粹的思维领域解放出来,让它的光芒能够照耀栖息于大地上的人们,并以人的幸福生活为旨归。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