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杠杆如何撬动文化产业
近日关于文化产业税收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提高稿酬个税起征点,到“营改增”对文化企业的影响……税收这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如何撬动文化产业?要鼓励和优先发展文化产业,应怎样给予税收优惠?对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如何兼顾文化产业的特性,又顾及与其他产业的公平?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1 文化产业税收“牵一发动全身”
声音
“正式出版物稿酬个税起征点仍然是800元,而且税率是14%。我们已经向相关部门正式提出申请,希望将稿酬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盛大文学CEO侯小强长期以来关注稿酬个税起征点的问题,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未来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而写作者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希望在税收上能让利于创作者。
不仅仅起征点的问题,中央教科所研究员龚亚夫谈起了与稿酬税有关的另一个问题:辛苦写一本书的稿费按一个月的意外所得来征税太不合理!很多作者花几年时间甚至毕生精力写出一本书,但由于一次性付稿酬,几年之内的劳动却要在领取稿酬的当月被一次性扣税,导致税额特别高,不符合文化创作的规律。
由此看出,税收“牵一发动全身”,龚亚夫说,一个税率,可以让原创者的报酬大不相同,直接影响原创者的积极性。合理的税收能起到保护原创、激励原创的重要作用,保障原创者不浮躁,不急功近利,沉下去,慢慢打造原创作品。
税收不只和每个创作人相关,也和每个文化企业的发展相关。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初期,就十分重视税收的杠杆作用,保障和激励改制单位“轻装上阵”。2005年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出台文化产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提出对转制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相关文化企业免征营业税……
“这一整套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为转企改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恰似推动转企改制的‘及时雨’,为经营性文化单位注入了改革动力。”财政部文资办副主任高书生回忆改革的历程,对税收的作用给予肯定。比如,河北新华发行集团要完成整体转制,需支付1个多亿元的改革成本,而2006年和2007年两年所获得的企业所得税免税额为5862万元,再加上2008年的免税额,使支付改革成本有了稳定的资金保障,增加了企业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使转制能大刀阔斧地推进。
除了为转制“保驾护航”外,税收优惠政策还对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功不可没”。高书生分析,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产业导向,被社会资金视为“利好”消息,引导社会资金纷纷进入文化产业;另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使文化企业能将减免的税金或返还的款项,变为“真金白银”,用于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战略项目研发和投入等方面,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在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共同作用下,刺激效应也迅速显现,全国文化产业增速都高于同期GDP年增速。
2 文化产业税收政策还需“精细化”
声音
“正在进行‘营改增’的试点,应该多考虑一下原创文化企业的情况。”不少文化企业大声呼吁。为解决流转税重复征收的问题,国家进行了“营改增”试点,进项税多的文化企业将获得较大的税收获益;但不少文化企业需要大量员工进行设计、制作、构思等创意性脑力工作,属于劳动密集型知识性服务行业,没有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税负却不减反增。
文化产业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文化企业大多是轻资产的企业,不需要原材料的大进大出,却需要人脑的创造性思维。税收政策应该区别对待,尤其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应有更“精细化”的对策。
比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个人所得税问题直接关系到文化市场的繁荣。本报曾对明星片酬作过系列报道,最初明星们没有纳税意识,公然逃税避税,而现在明星不敢逃税了,却把个人所得税转嫁给影视制作公司,使一些影视公司运营艰难。明星的“税后片酬”已成行业痼疾,“阴阳合同”也是明星与文化公司、演出公司间的一种普遍逃税方式,不仅损害了明星的公众形象,也给国家税收造成了巨大损失。
“建议将文化演艺与夜总会等娱乐行业区分,划入现代服务业,实行差额征税,以扶植演艺产业。”上海城市娱乐有限公司总裁孙明章说,从2009年起,演艺企业的演出人员费用和场租支出不能抵扣,导致演出成本增长,不利于演出市场的培育。
“税收要在文化产业关键的环节发挥作用,比如,在支持创作、创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发力。”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教授以电影业为例介绍说,电影业的制作、发行、放映三个环节中,制作、发行和农村电影放映的这“两个半环节”已经享受税收优惠,但在最后的“半个环节”即城镇的电影放映,如果能免征营业税,进一步增强城镇电影院线的活力,优化电影消费“最后一公里”,这将给整个电影业新的市场空间。
3 文化产业税收优惠不能“特殊化”
声音
“动漫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给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许多借鉴和思路。”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认为,对动漫企业的认证、税收优惠、补贴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在这些年的运行中也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推广到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中。
不仅动漫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也可以为文化产业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明确、可操作性强,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比如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上规定明确:前1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前1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文化产业类型多,情况复杂,标准多样,需要有科学的认定,这样相应的税收政策才会更精准、合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我国现有的文化产业税收政策扶持体系急需改进,目前,税收政策扶持的边界比较模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期限也较短,尚不足以扶持整个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税收优惠扶持产业发展,体现了国家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的导向。另一方面,税收优惠要符合公平原则,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不能‘特殊化’。”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德良提醒说,“要避免助长纳税义务人把经营的动机放在谋取税收让渡上、过于依赖政府的心理。”
“对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应进行政策效应的评估。”刘德良还建议,通过考察税收优惠政策所带来的文化产业的相关经济指标的变化,评价税收优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一步科学地完善税收优惠体系,让税收杠杆更有效地撬动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