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格局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词、国际名语。中国梦的主要内容就是复兴梦、强国梦。我们追求的民族复兴、国家强盛,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盛世宏图、富强美景。文化强国,是中国梦、强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在十八大上,中央又突出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光荣使命。这些纲领性的文件、讲话,为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奋斗的方向、规划了前行的路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事业,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事关中国梦、复兴梦、强国梦能否顺利实现,作用重大、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必须切实调动一切力量,不折不扣地予以实现。
近年来,中央在深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深入分析文化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对文化做出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明确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强调公共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由政府主责主导。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是满足人们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市场化、商品化等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商业价值、经济效益,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由市场主导。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式;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文化事业的活跃繁荣、文化产业的兴旺发展。可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茁壮发展,既离不开好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企业、文化人才,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格局。
一个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能够为文化企业、文化人才提供适宜的发展氛围、优越的发展环境。在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特别强调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除了文化产业行业门类齐全以外,还要有文化产业的格局安排。十八大报告要求“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也离不开好的文化产业格局体系。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文化产业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发挥作用,功不可没。文化产业格局自身的发展,不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零散自发到渐成体系的过程,而且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进程中初见成效、初露锋芒,有力推动了文化强国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格局,不仅要气度阔大、体系健全,而且要功能突出、优势互补。具体来说,文化产业格局体系,主要包括行业分布格局、产权配置格局、资源构成格局、动力源泉格局、对外传播格局。
一是文化产业行业分布格局。行业分布格局要立足资源优势、适应区域实力、便于产业集聚、利于长远发展,避免结构趋同、同质竞争。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搞好行业分布格局,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又要注意不同行业门类的协同发展;既要激活发展出版发行、电影电视、演艺娱乐、广告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又要创新发展文化设计、数字出版、移动媒体、网络游戏、数字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既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要考虑可用文化资源、自然地理条件;既要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又要有大文化产业的概念和格局,注意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体育文化产业、信息文化产业、建筑文化产业,提高文化附加值,延伸文化产业链;既要注重布局思路的科学性,又要强调付诸实施的便利性。
二是文化产业产权配置格局。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要求“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这里强调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实际上就是产权归属、配置的格局,即所有权、控制权、产权在谁手中、由谁掌控。在产权配置格局中,既要“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更为关键的是,“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既要突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又要给其他所有制以充分的发展空间。
三是文化产业资源构成格局。合理利用各种来源的文化资源,拓宽文化资源的来源渠道和范围,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外来有益文化为补充的文化产业资源构成格局。对各种来源的文化资源,都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都要力争做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要立足民族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提高文化与时俱进能力。要吸纳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兼容并包,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打破行政化、地域化、意识形态化等禁锢和束缚,既充分开掘、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又有效开发、利用外来有益文化。
四是文化产业动力源泉格局。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改革、消费的基本动力。创新,主要是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形成新的文化业态;立足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提高对文化装备、软件的科技支撑能力,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革,包括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改变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释放文化发展活力。消费,要拓宽大众文化消费,开掘特色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场所,丰富文化消费方式;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合理制造并引领文化消费需求,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顺畅的出口。
五是文化产业对外传播格局。在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提高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官民并举、多路推进的文化产业对外传播格局。加大拥有自主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外传播、推广、营销的力度、宽度,提高文化贸易的效率和水平,改变实质上的文化贸易逆差严重的局面。在做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外销工作的同时,谋划对外文化传播的传播载体、传播渠道、传播基点的布局、建设和运营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文化企业,提供世界一流文化产品,提高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占有率、美誉度、影响力。在文化领域,中国不仅要有参与权、话语权,还要有规则制定权、风向引领力。要尽快从中国元素、世界表达,变成中国元素、中国表达,早日做到中国表达就是国际表达、就是世界通行做法和惯例。
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格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宏观性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而且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种文化产业资源,更好地发挥各方面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从而切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