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流传失序 衡量价值少依据
2011年世界艺术品市场再创佳绩,连续两年超越标准普尔(S&P)500的整体回报率,为低迷的世界经济增添了一抹亮彩。国内的投资者纷纷回购此前出售给西方投资者的中国传统艺术品,使得此类艺术品去年的回报率超过20%。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国内艺术品市场连续数年高速成长,仅拍卖市场的交易规模在2010年就超过83亿美元。然而,与相对成熟的国际艺术品市场相比,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基础环节仍比较薄弱,要让国内艺术品市场在快车道上持续健康发展,有三大要害问题亟待解决。
流传失序,衡量价值少依据
艺术品投资与收藏过程中,流传有序是衡量艺术品价值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艺术品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姓名内容尺寸材质创作形式等及艺术品的创作背景收藏记录交易记录艺术价值等。由于国内艺术品市场发展起步较晚,流传有序工作成为艺术品市场基础环节中缺失的一环。加快进行这一工作的意义在于:可以推动艺术品防伪保真工作的进展。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上制假售假成为普遍现象。当价值较高的艺术品需要进行交易时,往往只能高价聘请“行家掌眼”,或者借助艺术家创作时的现场照片视频资料等辅助判断。然而随着仿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单纯依靠行业经验判断已不能适应形势,许多从事鉴定和防伪技术的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机构对在世艺术家作品的防伪保真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对已故艺术家的作品和古董文物的鉴定,仍然显得力不从心。且无论是“行家掌眼”还是机构鉴定,目前都仅仅停留在“单次鉴定”的层面上。流传有序工作的缺失导致单次鉴定的成果很难得到保留和传承,增加了后续交易成本和购买风险。加强艺术品流传有序工作,可以大大降低艺术品的购买成本和交易风险。
有助于形成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艺术品的价值评估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主要原因在于艺术品的独特性多样性和个人主观意识的参与,形态上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目前艺术品的定价,主要参考拍卖记录,以及个人对市场行情的判断。近年国内艺术品市场对拍卖记录的整理和收录工作已有一些进展,但相较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收录历史较短和缺乏收录标准,加之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 “假拍”和“拍假”的现象比较突出,影响了收录数据的准确性。加快推进艺术品流传有序工作,完善交易数据的收录和整理,有助于构建多维立体的艺术品价值体系,提高艺术品定价的合理性。能够规范学术研究和收藏投资。艺术品收藏作为投资方式在国内方兴未艾,但是国内对艺术品收藏投资的相关研究却基本处于空白。加强艺术品流传有序工作,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大量可靠的素材和数据,学术研究的跟进反过来则可以促进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对接资本不足,与发达市场有差距
纵观世界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程不难发现: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碰巧”也是金融中心,比如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法兰克福和中国的香港等。这是因为作为艺术品的集散地,艺术品中心必须依靠资本的充分流通和资金结转的便利。国内艺术品市场如果只强调艺术品本身,就可能像意大利荷兰等艺术品市场一样,沦为艺术品的“生产基地”;而如果仅满足于购买力兴起带来的繁荣,则可能重演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悲剧。因此,在规范市场交易的同时,加强艺术品与资本的对接,鼓励交易方式的创新,既顺应了发展趋势,又有助于缩小与发达艺术品市场的差距。资本力量的介入,有助于刺激艺术品市场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如饱受诟病的少数“文交所”所暴露出来的大部分问题在艺术品市场已长期存在,资本的介入,迫使“文交所”在交易过程中将这些问题“阳光化”,使得长期困扰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症结显现出来。
促进艺术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在国内金融市场相对发达且具有文化产业优势的城市,重点扶持几个艺术品交易中心,并鼓励其形成既公平竞争又互有合作的良性格局。在市场发展不够成熟的条件下,可以由国有资本肩负起引领和开创的使命,但同时也要给民营资本预留足够的参与空间。
其次,在金融监管和市场准入方面预留政策空间。国内金融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现有的投资渠道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加的投资需求,国家在考虑放宽民间金融发展限制的同时,也可允许民间金融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民间金融的发展形式应该多样化,而不是局限于区域性银行的发展。
再次,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进入艺术品市场。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各种涉及艺术品门类的理财产品信托和基金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加强对此类业务的引导和规范有助于促进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监管不力,重建秩序扫障碍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资本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日益广泛,艺术品交易呈现由个人收藏转向机构投资由实物交易转向虚拟交易由小众市场转向大众参与的趋势。
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发展不规范而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相关法律监管层面的缺失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维护艺术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1】38号和中宣发【2011】49号文件,对艺术品交易中存在的过度金融化问题进行清理整顿,使艺术品市场走向“总量控制合理布局依法规范健康有序”的轨道。对艺术品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长期存在的某些问题,如“制假售假”虚假评估“假拍”与“拍假”等现象,要加快理论探索和法律法规的制定,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相关的公共服务机构,提供防伪鉴定价值评估等服务。逐步扫除妨碍艺术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各种障碍。
此外,对快速发展的艺术高仿品市场也要有足够的重视,对艺术高仿品的版权归属授权生产和规范销售等环节要加强监督与管理。要让艺术高仿品成为艺术真品市场的有益补充,防止艺术高仿品沦为艺术赝品。新型的艺术品市场还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和投资者等人才培养。专业人才主要包括学术研究人才和市场研究人才;投资者培养则涵盖美学修养理论知识和鉴赏水平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完善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加强监管措施,亦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