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潘公凯:中国美术体系需要什么样的艺术语言

2011年11月14日 09:43:3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这个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生日,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那么多的艺术家和来自国内外的艺术界朋友们,相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庆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在此,我谨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向国家画院的领导、艺术家、学者,以及各位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是中国画研究院,这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一个学术机构,中国画研究院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举办过多次展览,出版过重要的刊物,组织过一些重要的研讨会,这些成就都在我们美术界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30年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这样两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当中,聚集了一批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尤其是李可染、叶浅予、蔡若虹、黄胄等一批最早创建中国画研究院的老先生们,是我们特别敬重、特别怀念的老一代艺术家。他们以杰出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为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在中国画界和全国的美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价值标准和审美趋向日益变化的当今社会,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一直坚持着中国文化的本位立场,他们与时俱进,既要从传统中继承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又要与西方现代艺术拉开距离,还要在作品中体现出当代的艺术观念和当代的语言形式。在李可染、刘勃舒、龙瑞、杨晓阳4位院长和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30年的摸索前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了全体中国艺术家的肩上。在当下的现代化语境中,建构中国当代的美术体系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与西方绘画有所不同,东方绘画,尤其是中国的传统绘画一直注重文化传承、注重从精神内涵到笔墨形式的意境关系。这些特征都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独特性。

我个人认为,用怎样的艺术语言建构中国当代美术体系,是当下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今天中国绘画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在继续走一条坚持中国特色的美术发展的道路。在当今的中国,中西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十分活跃,而这种交流的前景也十分广阔。人类需要吸收西方的文化成果,对西方的学术研究、吸收和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东方的国家,尤其是作为一个有至少两三千年艺术传统的文明古国,我们的艺术发展道路,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主性。中国的传统艺术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走向现代的过程,这是一个中国传统现代转型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到今天还没有完结,中国艺术的现代转型还远没有完结,甚至可以说,还是处于一个初期的创建过程当中。所以,我们面临的任务实际上是十分繁重的,尤其是在今天,党中央进一步发出了“繁荣中国特色民族文化”的号召,我们的艺术家们,在探索实践的过程当中,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东西方艺术,如何用全体艺术家的智慧和热情,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根本性任务,也是国家画院所面临的最中心的任务。所以,我想国家画院的这个重要展览,其实是展示了整个美术界在当下或者二三十年以来的探索历程,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探索方向和大家的探索意愿。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不仅在美术创作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整个美术创作的平均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我们当下的美术教育也取得了众所周知的成就。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展览,不仅是高质量的、重量级的美术家的美术作品,而且也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新一代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在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当中,中国国家画院近年来也开始注重教学培训及新模式的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很多专业美术人才。希望今后国家画院能够和中央美院等院校进一步加强联合,进行有益的互动和交流,我想这对于中国美术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好处的。最后祝中国国家画院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大进步,并祝愿画展取得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林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