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廊如何弥补缺陷左右逢源
在本届上海艺博会期间,不少参展画商言及中国画廊业生存现状,深表艰难:拍卖业插足乃至操控当代艺术品,二级市场挤压了一级市场空间;画家纷纷涨价,画廊“赤脚也赶不上”;网络销售也开始来抢生意;国际大画廊抢滩中国……
缺乏艺术眼光
其实不仅中国画廊难,西方国家的画廊业也同样面临拍卖行、网络销售等的竞争,甚至有观点哀叹画廊将被淘汰。而中国画廊业与西方画廊业相比,其优势是市场方兴未艾,需求量大,前景不可估量,其薄弱处则是画廊本身素质。一家好的画廊最需要的条件是眼力、资金、人脉、库存和推广运作能力,而这几方面国内画廊都欠缺。中国的私人画廊大多是近十多年来创办的,小本经营,缺乏经验,也缺乏对艺术趋势高屋建瓴的分析、把握能力。
缺乏资金人脉
资金普遍不够雄厚。不少画廊主日常思路局限于快点把画卖掉,以平衡房租、薪水等支出。画家作品卖不出好价格,他们焦虑;卖得太火也焦虑,因为他们没有足够资金,也没有足够预见力和胆魄,在画家行情还没大起之前囤足货。他们辛辛苦苦把画家做火了,画家涨价了,他们却进不起货了。缺乏进取心,未能与时俱进。这些年来,很多画家的社会地位、知名度和经济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一些画廊却没有进步。画廊的财力和人脉关系还不如一些画家,如何去经营那些画家?很多画廊埋怨画家开出来的画价只有画家自己去卖才卖得掉,而没有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如果画家比画廊还善于卖画,不是画家的难堪,而是画廊的难堪。
缺乏辉煌历史
缺乏做百年老店的决心。大画廊的职责不是仅仅把画卖出去,而是要把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艺术作品向市场成功推出。有了成功的先例,以后再推新人新作就有说服力。欧美国家大画廊不乏百年老店,它向新客户炫耀的辉煌历史就是某某大师是它发现的,某某画派是它推动的,如今库房里还有某某大师的画多少,向知名博物馆捐赠了多少艺术品……有朝一日,我们的画廊也能这样“炫耀”了,那就成功了。缺乏眼力定力,盲目跟风。“当代”兴起之前,眼睛瞄着画家的行政头衔;“当代”大火之后,又眼红被海外庄家炒红的“当代”。唯独不知道如何发现有价值的艺术,如何培植和推广。
缺乏百年大计
画廊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画廊的功能却不是拍卖行等可以替代的。拍卖行只管找到有市场的艺术品,拍掉收佣金,不必长期为艺术家负责。而且作为中介机构,严格来说也不可投资画廊和与艺术家签约,以免不公正。而画廊才是艺术家的家。在西方近现代艺术史中,成功的画家背后大多有成功的画商。有的画商与艺术家甚至是终生挚友。艺术家与拍卖只能共享乐,与画廊却可共患难。当然,我们的画廊也要有这样的担当和能力。
目前,艺术品市场格局有了新的变化,画廊要及时适应,调整战略。要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发展和艺术品市场前景有研究,有准备,要有百年大计。对拍卖行、网络、艺博会等新的艺术品交易平台以及新兴的艺术品投资群体不必急于排斥,不妨探寻合作共赢之路。今后,有实力的机构、基金投资画廊业,将会是一个趋势。而画廊的业务也可能是实体店、网络交易和通过拍卖平台交易的综合体。画廊的历史使命远远没有完成。中国新时代艺术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没有好的画廊作为艺术品市场的基础,只有急功近利的炒作,是走不远的。能够适应新形势的画廊不仅不会被淘汰,还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