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中国文学真是媒体唱衰的吗?

2010年11月19日 10:25:51  来源:华商网

作者:朱四倍

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内外学者围绕“汉学与跨文化交流”的主题展开讨论。北大教授陈晓明说:“我认为中国文学目前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唱衰中国文学从90年代以来就有,是与媒体的兴起相关的。”(11月9日《南方都市报》)

陈晓明先生该论调简而言之就是:“中国文学是媒体唱衰的”。笔者却不同意此判断。关于中国文学的争议,可说是众说纷纭,三言两语难以说清。德国汉学家顾彬曾提出“中国文学垃圾论”,我国学者朱大可称,“中国文坛是空心化的,它已经荣升为一个庞大的垃圾厂”,诗人叶匡政也曾发出“文学死了”的言论。联系现实,笔者以为,“中国文学目前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可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而“中国文学是媒体唱衰的”的说法恐怕更牵强附会。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正在日益走向时尚化和商业化,失去了诗性的光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消费氛围渐浓,文学的面目发生着某些不甚高雅的改变,出现了一些轻浮、鄙俗、肉麻格调的写作。那么,中国文学出现的弊病是不是媒体惹的祸呢?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错位的看法。

文学在失去昔日精神和灵气的同时,获得了庸常的世俗性。有女诗人声称“衣服是诗歌中众多的枷锁,我就是要去掉这些枷锁”,于是在众目睽睽下宽衣解带上台裸诵。一位男诗人公开宣布“希望被富婆或者富姐包养”。种种怪象,真的是媒体“唱衰”的吗?与其说是媒体的作用,不如说是作家自身丧失了责任担当,迷失了方向。

把中国文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媒体的唱衰,并不理性,是在转移文学争论的视线,同时也可能对文学问题的实质带来遮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文学与现代传媒的关系,不存在谁唱衰谁的现象,相反是二者如何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问题更值得关注。在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日益失衡的今天,笔者以为,文学应有更多的责任担当,而不是对自身责任的撇清。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