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为何要把样板戏当史记读?

2010年11月19日 10:15:39  来源: 青年时报

作者:叶匡政

我想作者完成这本书的真正目的,就是期望通过对历史真相的还原,来对抗人们对历史的冷漠与遗忘,达成与历史真正的和解

师永刚新着《样板戏史记》的出版,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引来媒体的热议应在预料之中。不过我拿到沉甸甸的书时,还是吃了一惊,书中竟然汇集了这么多高质量的样板戏图片,肯定让作者花费了很多工夫。与那种聚焦大历史的方式不同,这本书更像是一代人的心态史。样板戏只是一个入口,作者试图追溯的其实是一个时代的公共记忆。

对那个年代有所了解的人,对样板戏大多怀着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那艳丽的色块与铿锵的唱腔,确实铭刻在人们记忆中难以忘怀;一方面那种教条式图解政治的方式,让你不得不把它视为一种艺术暴力。从“艺”上说,样板戏或许没什么创造。但从“术”上看,它对文字与音乐的把握,它对视觉和身段的处理,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可以说是“术”的成熟,成为人们不能忘记样板戏的理由,以致去年还爆发过关于样板戏进入教材的争论。

如今的年轻人,可能已不大知道当年革命文艺中的“三突出”原则了: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样板戏正是以此为最高准则,所以它的英雄人物总是高大全、“红光亮”,而反面人物一出场灯光便暗下来,面目也猥琐丑陋。在样板戏中,英雄的仇恨因为有了阶级的前提,成为人们行动的真理。细究所有样板戏故事,就是一个仇恨不断得以叠加的过程,直到这种仇恨化做刺向阶级敌人的利器。它通过恩情和仇恨的对比,试图塑造一种新的政治伦理,这种伦理的神圣感是以抹去人的正常情感和欲望为代价的。

可以说,这种思想伦理与改革开放后的时代精神,是极端不相容的。然而由于政治话语的变迁,样板戏与文革的许多史实一起,被迅速地归入到历史遗迹中。我们常常以为对历史事实,只需用简单的遗忘,就能换来和解与对未来的向往,这种认知是错误的。由于我们在公共生活中,对样板戏一直缺乏一种有良知的审视与批判,这种与时代精神并不相容的思想逻辑,依然残存在民众头脑中。


我想师永刚完成这本书的真正目的,就是期望通过对历史真相的还原,来对抗人们对历史的冷漠与遗忘,达成与历史真正的和解。这时历史对于人们,会成为一种拯救的力量,把每个人从过去的阴影中拯救出来。

如今在民间常常弥漫的仇恨与报复心理,与没有清算样板戏这种文艺类型中的思想伦理,有很大关联。如果我们的文化,至今还没有意识到要通过还原历史真相,让民众真正达成对历史的认知与宽恕,那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个充满负罪感的未来。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