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艺术市场衰退 本土艺术购买力不足
一、迪拜危机与中东艺术市场的衰退
1、迪拜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希望,似乎在2009年11月25日于转瞬之中即化为泡影。因为在这一天,这个海湾酋长国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迪拜世界(Dubai World)对外宣布,将推迟6个月偿还债务,而恰恰是在11月初,迪拜的执政者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Sheikh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仍信誓旦旦地承诺,将对该集团及其债务提供财务支持。
2、暂停偿债甚至可能最终违约的后果无疑是深远的:一方面根据CMA Datavision的数据显示,迪拜主权债务的信用违约互换价格已经暴涨至比冰岛还高的水平,这严重影响到迪拜的自身形象;一方面受此影响全球股市的应声下跌,或许充分说明了人们对于迪拜危机有可能再次演变为全球性危机的普遍忧虑。
3、事实上迪拜的由盛及衰早露端倪。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迪拜的房地产价格暴跌、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公司重组也骤然而至。2009年年初以来,裁员浪潮从金融和房地产领域蔓延至旅游、媒体和零售等部门,外籍员工开始收拾行囊启程归国。而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下跌、油价的波动,股市也出现了同步的下跌,公司金融和债务市场不再活跃,重组工作实际上比银行家期望的更为谨慎。
4、作为某种表征的迪拜艺术品市场,无疑也反映出迪拜由盛及衰的整个过程。与前几年力图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新中心的迅猛发展相比,至2009年年初迪拜的艺术市场则开始归于平淡。2009年3月21日迪拜当代艺术博览会,不仅规模萎缩至61家画廊,而且成交令人失望;2009年春季迪拜艺术品拍卖会,成交同样清淡,成交比率也应声而落。
5、对于全球艺术品市场来说,以迪拜为代表的中东市场的价值亟待重新定位,“锦上添花无疑比雪中送炭更符合其实际的情况。”
二、迪拜艺术市场的发展机遇与推动力量
1、迪拜艺术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源自其所处的优越与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丰厚的“石油美元”,以及立足于“后石油时代”社会经济转型等历史机遇,一方面也适逢中东艺术的传统中心贝鲁特、德黑兰,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动荡而地位相形下降的天赐良机。
2、作为“后石油时代”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金融业、国际贸易和文化旅游业成为了迪拜执政者近年来所主导的崭新领域。美术馆、博物馆等大规模的文化设施兴建,针对国际艺术资源的大肆引进,由政府出面赞助并打造像双年展、艺术博览会等大型的艺术活动,迅速营造出了适宜当地艺术市场发展的环境与氛围。
3、迪拜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在外汇与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政府的大力引进,吸引了像苏富比、佳士得和宝龙等一批艺术品拍卖的跨国品牌争先恐后地落地经营,由此进一步促进了本土市场的活跃,加速了本土市场与国际市场体系的接轨。
4、大量国际金融机构的进入,进一步带动了近年来迪拜经济的整体繁荣,使得迪拜由原本区域性石油资本的积聚,进而成为全球财富积聚的新中心,有力地增强了艺术品的消费力,推动了艺术交易市场的迅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