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名震天下
名冠中华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自唐以来,久负盛名。唐代着名诗人李贺(公元790——816)《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诗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端砚名贵,在于它们石质优良、石品丰富,是其他砚材所不能比拟的。历代文人墨客这样评价端砚的质地:“细润如玉”,“温软嫩而不滑”,“赛过孩儿面,美人肤”,“叩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且“久用锋芒不退”。赞美端砚石品,精美绝伦:“晶莹可爱,巧夺天工”的鸲鹆眼;“微细如尘,隐隐浮出”的青花;“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的鱼脑冻;“如蕉白初展,含露欲滴,白嫩清净,浑成一片”的蕉叶白;“像秋雨乍晴,蔚蓝无际”的天青;“如悬崖上的瀑布,一泻千尺”的冰纹;“像马尾临风,细缕丝丝”的马尾纹;有“紫气围之,艳若明霞”的胭脂晕;“芒色澹而晕”的金钱火捺等。
端砚名贵,还因名坑难采,物稀为贵。堪称端砚皇冠的水岩洞(老坑),低于西江水位,常年被水所淹,只有在冬月(11月、12月)水涸时可作采石准备。先是排水、清淤、修道、加固,然后采石,大约到翌年5月,当地人称“龙舟水”到来时,西江水上涨,洞内不被淹没也在大量渗水,这样就无法采砚石了。故老坑了采石每年多则5个月,少则3个月。开采砚石10000千克左右,能刻砚的不超过5000千克,如得佳眼、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者真可谓百中无一,一岁之中恐怕只得三、四十件而已。正如宋代着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所云:“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询乎开采之不易,而老坑这所以可贵也。”
再说端砚的问世,还有一段佳话呢。据传唐贞观年间,有一位姓梁的举人,上京应试,正值京城长安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考生无法磨墨,广东梁举人亦感失望,他手捧从家乡带来的端砚,呼天叫地,无意中发现口中呵气在砚台上凝结成水珠,于是边磨墨,边呵气,终于答完试卷并考取进士。此事惊动监考官,查明情况,并将该砚奉献给朝廷。从此,端砚身价百倍,列为贡品,名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