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砚落选“四大名砚” 引发争议 权威人士辟谣
据兰州晨报报道: 从2010年9月起,关于洮砚在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组织的“新四大名砚”评选活动中落选、被宁夏贺兰山砚取而代之的消息不断在各种场合传播,并先后被甘肃省几家媒体报道。3月22日,本报记者致电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求证此事的真相时,该协会会长郭海棠女士态度鲜明地表示,协会从未组织过新四大名砚评选活动,洮砚落选更是无从谈起。洮砚落选“新四大名砚”评选的消息自去年9月起,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在不同场合传播。记者采访很多从事洮砚雕刻、洮砚经营的技师和经销商,众多致力于洮砚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文化人,他们对待这一消息的态度基本相同,除了极大的失落感以外,就是对评选结果的不满。
洮砚从唐朝起就已经声名鹊起,柳公权就有“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的说法。宋代以后,洮砚因为苏门四学士及黄庭坚、米芾等大书法家的高度赞美更受到读书人的追捧,苏轼曾作诗“久闻岷县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来表达对洮砚的推崇。清代乾隆年间钦定的《四库全书》中,列其为国宝。致力于洮砚雕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古诗词意境和中国传统文化典故引入洮砚雕刻题材的阮煜兴表示:“对于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得到历朝公认的名砚,怎么能够说落选就落选呢?”《卓尼洮砚产业文化》一书的作者祁殿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愿就此事发表过多看法,但记者能感受到他对这一结果的不满。更多的洮砚雕刻艺人在表达了失落和不满后,甚至认为这样的评选活动“肯定有黑幕”,否则,以洮砚历史的悠久、石材的优良程度、雕工的精美和独特,再加上存世洮砚老坑石的日益稀少局面,洮砚只能越来越珍贵,怎么可能会滑出四大名砚的行列?
记者3月22日致电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试图询问该会关于洮砚落选的理由,没想到该会会长郭海棠女士给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答案——该协会从未组织过类似的评选,洮砚的落选更是无从谈起。据介绍,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登记,于1988年6月在北京成立,业务上受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国家级行业协会。协会成立20多年来,制定、修订宣纸、书画纸、墨汁、墨锭、毛笔、石砚、国画颜料、书画印泥八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组织专家考察并评授文房四宝特色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基地7个,中国砚都、中国湖笔之都、中国歙砚之乡、中国徽墨之乡、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华夏笔都、中国松花砚之乡,旨在推动文化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上述四种砚台无论从石材品质、雕刻技艺还是历史文化底蕴来说,都有着无可取代的独一性和重要性,今天的人,谁也没有资格去评选新四大名砚,我们也从来没有组织过类似的评选!”郭海棠告诉记者,“我们曾经组织过中国十大名砚评选活动,但在这个评选中,洮砚依然以第三位的名次入选。”郭海棠还表示,她本人曾几次到过洮砚产地卓尼县考察,对于洮砚石材的优质和雕工的精美,有着高度的认同,“我们没有理由作出这样的评选结论,因为这样的结论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事实!”
“洮砚产于洮河流域中游,是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质结构为秦岭古生代的泥盆系,矿代形成于3.5亿年间,矿体分布层平均64厘米。矿产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主要开采点集中在卓尼县喇嘛崖和水泉湾,其中以喇嘛崖下层洮砚石料矿代上宋代老坑所产石料‘窝子石’最为名贵。”但由于近年来九甸峡水库蓄水,导致洮砚老坑被淹没,石材枯竭、洮砚随传统文化的没落而日趋式微,引发了众多有志于保护这一甘肃国宝、传承和发扬洮砚文化的有识之士的极大担忧,而在这一背景下,这一消息的出现,更是刺激了这些人士的神经,让他们的担忧更加深重的同时,却没有人愿意冷静地探究这一消息的真伪。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没有出面辟谣也对这一错误信息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曾经撰文公开对此次评选表示质疑的甘肃洮砚研究会名誉会长、书法家秋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我多年来一直关注洮砚,也对洮砚当前面临的困境非常担忧,去年夏天,一个北京的朋友打来电话,说当时有人在北京搞了一个新四大名砚评选活动,最终结果是洮砚落选,取而代之的是宁夏贺兰山砚。我当时还特意问了一下,是不是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搞的评选,朋友表示应该是,因为别的机构没有这样的资格来评选。随后我发表文章公开质疑这一结果,也是出于对洮砚文化的热爱,而不是针对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该协会没有任何不满。”秋子告诉记者,“今天,我获悉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没有做出过这样的评选后,再度打电话向这位朋友求证,对方表示评选活动确实有,现在看来可能是一些民间的机构进行的商业评选活动。现在协会出面辟谣,并否认举办过这样的评选,这对于洮砚和一大批热爱洮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喜讯。如果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追究我的责任,我愿意做书面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