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砚:让“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实至名归
宣砚是在旌德县白地镇龙潭山上秘藏千年而重新绽放的一朵砚林奇葩,它的问世,填补了我市文房四宝中砚的空白,让“文房四宝”之乡实至名归。今年5月9日,旌德通过“中国宣砚之乡”特色区域称号评审,这是该县的一张文化名片。挖掘并传承宣砚的人正是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太海。
今年9月5日,我市摘取了“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特色区域桂冠。宣城所产的宣笔、宣纸、徽墨都已被列入我国非遗名录,但遗憾的是,宣城境内唯独缺少文房四宝中的砚台。而宣砚正是在旌德县白地镇龙潭山上秘藏千年而重新绽放的一朵砚林奇葩,它的问世,填补了我市文房四宝中砚的空白,让“文房四宝”之乡实至名归。近日记者赴旌德采访——
传承文明供销状元与砚结缘
一次偶然的机会,酷爱收藏的黄太海发现离黄山胶囊厂不远处的龙潭山一带盛产宣城石。据勘测,宣城石竟然具有与“歙砚”原料婺源龙尾山石相同的质地。“这么好的石料,何不将其开发打造成砚台?”黄太海有商人的头脑,更有文化人的精神世界,精明的他当即萌发了这样的念头,并果敢地踏上了收集、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宣传宣砚的漫漫征途。
据地质部门调查显示,该地区共有一百万吨的砚石储量。此后,黄太海经过努力和争取,取得了该地区宣城石的开采权,投资上千万兴办了宣砚厂,聘请著名砚雕大师方见尘担任艺术总监,指导学员进行雕刻。
石破天惊旌德发现古老石砚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就以宣石为料制作高档名贵石砚,谓之“宣砚”。历史上关于宣砚的记载,最早见于李白的著名诗篇《草书歌行》,“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吴去尘《墨光歌墨》上的诗文,“空斋清昼陈帘里,新水才添白玉洗,宣州石砚雪洒残,翰走烟云儿卤起”,描写了以宣石为材料做成的宣州石砚“雪洒残”的特有品质。但遗憾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宣石砚却销声匿迹了。砚矿断采,迷失千年难寻踪迹。而又使其重新焕发出神采、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正是黄太海。
旌德隶属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徽州,与歙砚山同脉,水同源,文同宗,是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过考证,宣砚要比歙砚早五六百年。
歙砚的产地龙尾山位于江西婺源,宣砚的产地龙潭山位于旌德白地镇。关于龙潭山的来历,当地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它是由姜子牙当年斩杀为龙所化,龙的下半身落在了江西婺源,化成了龙尾山,龙的上半身飞回到旌德,化成了龙潭山。日前,记者跟随黄太海,走进了龙潭山砚矿,眼前剥去山皮的裸露石矿,就像一块巨大的黑玉摄人心魄;道路两边堆满大大小小的子石,就像阅兵方队一样震撼人心;山沟里面清理出来的水坑砚石,在流动的清泉下,发出黑丝绒般诱人的光泽。面对眼前令人震撼的砚山,记者发出由衷的赞叹,正是以此石为原料打造的砚台,使得失传近千年的宣砚得以重现,让“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更加名副其实。
打造品牌让宣砚文化更灿烂
从2011年开始,2年时间内,黄太海走遍全国所有砚产地,拜访了所有制砚传承人,对砚台产业现状,砚矿开采情况进行调查,他发现所有砚矿开采都是混乱无序,资源浪费严重,部分历史悠久的砚种资源面临枯竭,而且没有行业标准,大都是“小、弱、散”。为此,黄太海决心将宣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进行公司化运作,将砚台作出文化大产业。
一方好的砚台,除了原材料上等以外,雕刻技术也是关键。“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砚雕师,不仅是业界的翘楚,更是品德的楷模。”采访中,黄太海不只一次的表示。为此,宣砚公司要求员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包括我自己也要学。”黄太海说,公司每年花十几万元买书为员工充电。此外,员工每天早上跑步,晚上练习书法、绘画、美学,并请全国知名的大师授课。每次到外地参展,员工都要将展会上好的作品拍下来,回来写体会,找差距。黄太海还不定期的考察员工的书法进步程度,他说,“只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在里面,作品才有灵气。”
为此,黄太海严格要求宣砚生产全手工操作,因为相比电脑制作的砚台,手工制砚更显灵气。一方宣砚从构思到完成,短的3到4天,长的需要3个月时间,砚台雕刻倾注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里面,达不到要求的砚台宁愿毁掉。正是因为这份执着,宣砚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上千方宣砚,每一方都是精品,先后得到了包括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等人业内人士的的肯定。
精雕细琢的每方宣砚,价值不菲,一般的普通百姓很难问及,眼下也极少进入书法课堂。对此,黄太海表示,宣砚目前是做品牌阶段,公司推出的名人名砚以收藏居多,但最终每一方适用砚都要进入寻常百姓家,让大众都能用上。事实上,宣砚正以其优异的品质,多种的风格、新颖的创意、奇巧的构图,获得国内外许多行家的青睐,慕名来求砚。中国残联原副主席刘永泽写下了8个字,“宣砚之润,天下无双”,对此进行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