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房四宝 > 新闻动态

书房珍玩精品展 再现中国古代文人书房中的雅韵

2010年07月09日 09:44:4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馆名:书房珍玩精品展 地址:首都博物馆圆形展厅六层 特点:展示中国文人书房中的“文房四宝”及相关的系列书房文玩。

-镇馆之宝:乾隆御墨、端砚、洮河石砚等
书房是中国文人工作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是文人为自己营造的一方自由空间。碧纱橱、翠竹帘、假山石为文人营造出书房的静雅,而真正体现出文人文化内涵的还是书房案头的陈设。古人书房案头陈设不仅有笔墨纸砚,还有书写所用的小用品,小工具、小摆设,如笔筒、笔架、砚滴、水丞、笔洗、臂搁、镇纸、熏炉、印盒、印床、印章等文玩之物。这些文玩以雅、巧着称,诠释出古代文人精神境界的清高、淡雅之情。让我们步入古人的书房,去寻找那些蕴含在精致中的高雅。笔、墨、纸、砚是我国传统的书写绘画工具,自古即有"文房四宝"的美誉,亦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文房四宝"消耗快,不易保存,故而能够完整保存并流传至今的古代"文房四宝"便成为了弥足珍贵的文物。

湘妃竹管鸠居堂制笔

博物馆展出数件毛笔精品之作。毛笔是中国人独创的书写绘画工具之一,因笔头多以动物的毫毛制成而得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展出的这两支湘妃竹管鸠居堂制笔就是毛笔中的佼佼者。

这两支毛笔出自日本制笔名家鸠居堂,毛笔外形简洁大气。笔杆以湘妃竹制成,相传娥皇、女英的点点泪滴,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便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湘妃竹"。传说湘妃竹上黑色斑点即是娥皇、女英的滴滴泪痕,故而湘妃竹又称为"斑竹"或"泪竹"。古代文人骚客有感于此,留下了众多有关湘妃竹的经典名句,昔唐有李贺写下:"湘娥啼竹素女愁"的名句,今有伟人毛泽东"斑竹一枝千滴泪"的名句。文人多以竹表示自己的清高志远,使用湘妃竹制成的毛笔更加体现出文人的高远气节。

乾隆御墨

博物馆中专门辟出墨展区,展出了大量精致的墨品。墨是书写、绘画的颜料,有最常用的黑墨,以及各种彩墨。墨展区内,这套乾隆御墨典雅的艺术造型,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其成为御墨的代表之作。御墨是专门供奉皇帝书写用墨。此类墨有两种形式:一为署"御用"款之墨,是清内务府御书处墨作所制的墨品,其烟料虽属上选,但造墨法远不如徽州墨工造诣精湛;二为署"御墨"款之墨,是由御书处按纹样,向安徽等地墨工定制之墨。这套乾隆御墨即为御书处按纹样定制之墨,此墨墨质精坚,图案美观,造型别致,为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清代四大墨家"之一汪近圣制集锦墨

在墨展区中还展出了民间制墨名家的精品之作,此套汪近圣制集锦墨精巧雅致,在诸多展品中脱颖而出。汪近圣是清代徽州制墨名家,其与曹素功、汪节庵、胡开文并称为"清代四大墨家"。 汪近圣擅长制作集锦墨,集锦墨是集绘画、书法、雕刻、墨法等多种技艺于一体的墨种,具有浓厚的装饰性、观赏性。汪近圣所制集锦墨清丽雅致、别具一格,时人对其所制之墨给予很高评价,评价其"能鉴古法,而更为调变,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粟。其雕镂之工,装式之巧,无不备美。一时购求之家,咸以汪氏为最"。

现在已难得一见洒金绿蜡笺纸

博物馆中展出了一件现在已经难得一见的洒金绿蜡笺纸。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我国纸的种类繁多,蜡笺纸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品种。蜡笺纸在隋、唐时期较为盛行,到清代成为常见的一种书画专用纸。蜡笺纸表面加蜡砑光,经过上浆、染色,再在纸面上洒金或描金,以胶固定而成。所洒金片,片大称冰片,片小称雨雪。蜡笺纸制作精细,书写时平滑,不易吸墨,这种纸现已极为稀有,而制作蜡笺纸的工艺也基本失传。宫中留下的皇帝使用的蜡笺纸,已经成为文物而弥足珍贵。

曾被纪晓岚收藏的洮河石长方砚

砚台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艺术珍品,古人往往将历史与文化溶入不足盈尺的小小砚台之中,赋予其更多的内涵。不仅如此,由于砚台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博物馆中展出了大量的古砚珍品,这方曾经被纪晓岚收藏过的明代洮河石长方砚,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制作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有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等,共几十种。这方明代洮河石长方砚,就是以洮河石为原料精制而成。洮河石产于甘肃古洮州,因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即为无价之宝,唐宋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此砚石质细腻润泽,为洮河石上品。整方砚台造型古朴,砚身四周刻有浮雕游龙戏水纹饰,栩栩如生。

这方砚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名贵,而且它还有一段收藏故事。此砚曾被清代着名文人纪晓岚收藏过,纪晓岚对于砚台颇有研究,他鉴定这方砚台为宋代"绿端"。此后这方砚台经过世事变迁,在"文革"期间,又被康生谋得。康生鉴定此砚为"洮河石"砚。不仅如此,康生还在砚上亲书一段文字,"纪晓岚自名为识砚者,还刊行《归云砚谱》,其实他对砚连基本常识也没有,他把洮河石当作绿端,把青州红丝叫做红端,他不知端石为何物,更不必说识别古砚了。康生1970年2月"。此后,这方砚台经首都博物馆专家鉴定,确认为明代洮河石砚。

端石瓜蝶砚

这方端石瓜蝶砚,是端砚中的精品。此砚不仅石质为上品,而且雕工细腻,既是实用品,又是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品。

端砚是砚中极品,位列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产于广东肇庆,色多呈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其上有凤眼、鹦哥眼者属上品,而眼中呈现出翠绿色者最为难得。端砚因纹理优美,磨墨无声,深受文人喜爱。端砚唐朝初年开始生产,据说当时的端砚纯粹是文人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传说到唐朝中期的一天,一位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他找来渔网捞捕,结果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十分奇异,石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之声。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一分为二,化作两方砚台,每方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如此神奇之事一传十,十传百,老砚工手中的仙鹤端砚,也就成了稀世珍宝,价值连城。此后,砚工们受了启发,纷纷仿制,在砚台上雕刻出各种造型、图案、花纹。据说从此端砚便从实用品,演变为实用的工艺品。

仿汉石渠阁瓦砚

砚台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大都是圆形或方形,而这方仿汉石渠阁瓦砚,却是造型非常独特的"瓦"形,是砚中难得一见的珍品。此砚上侧写有隶书"仿汉石渠阁瓦砚"七字。砚膛上方刻有乾隆皇帝手书的铭文,下有钤印一方为"朗润"。砚色呈鳝皮黄,高雅华贵,乃澄泥砚中之上品。澄泥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山西绛县,以汾河水中常年所贮沉泥,风干制砚,再烧炼而成。砚质坚硬,发墨细润,贮墨、贮水均耐久。此砚不仅砚石名贵,砚匣、砚盖也做工精巧。砚匣由硬木整挖而成,砚盖上嵌白玉寿桃一对,是典型的清代宫廷制作手法。

书房文玩特指具有赏玩价值的文物与书房装饰品,起源于汉代,唐宋时期品种渐多,明清时期式样更为丰富,流传更为广泛。书房文玩由笔筒、笔架、砚滴、水丞、笔洗、臂搁、镇纸、薰炉、印盒、印床、印章等组成。这些书房文玩,既是书房不可或缺的实用文具,也是文人闲来赏玩之物,更是文人寄托幽思、挥洒胸襟的工具。书房文玩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美的艺术形式,成为高雅名贵的艺术珍品,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

象牙笔舔

这款象牙笔舔,造型活泼,生动可爱。笔舔是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下笔行文描画之前,用以舔墨吮毫之具,使用笔舔可以避免文人书画一笔之间发生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笔舔常制成片状或树叶形,其材质也是多种多样。笔舔除实用之外,还带有文人桌案赏玩之趣。这件象牙笔舔,就是以象牙为原料制作而成。笔舔做成了柿子之形,在大柿子之上雕刻一小柿子,蕴含了事事如意的吉祥之意。

青玉佛手水丞

这件青玉佛手水丞,以精湛的雕刻工艺,结合青玉天然的纹理,制作成佛手的造型,生动活泼。佛手是一种果实,因其形如人手,故而称作佛手。佛手因"佛"与"福"谐音,被当作吉祥物。水丞是研墨、调色时用以盛水的用具。水丞因小巧雅致,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故在文玩类的工艺品中,属于品位较高的藏品。

铜桃形熏炉

这款桃形熏炉,为铜制,形象极为生动。熏炉腹为一大桃形,其上雕铸小桃,两桃由铜树干相连,似同一树干上结出的两个果实,熏炉上雕铸的弯曲盘绕枝干似百年的老树,枝叶繁茂。这件熏炉既是一件实用物品,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熏炉是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熏炉一般为圆形,大腹,两侧有环,青铜制,宫廷及富贵人家多有之。古代文人作文、绘画,都会焚香,伴着丝丝袅袅的馨香,沉入一种意境之中。

黄地粉彩印盒

这是一款黄地粉彩印盒。印盒是盛放印泥的书房用具,多扁圆形,体积较小。印盒的制作原料有铜、瓷、玛瑙、象牙、玉等,以瓷质为最佳。前人有"印色池,惟瓷器最宜。若瓦器,耗油。铜锡有锈。玉与水晶及烧料俱有潮湿之弊,大害印色。近有以石为之,亦不适用" 。印盒的出现不晚于唐朝,而盛于宋代。宋代的官、哥、定、越等窑,均烧造过印盒。元代亦有印盒。唐宋时期制作的印盒,现在甚为罕见,目前以清代传世品较多。

这件印盒制作于清乾隆年间,整个印盒小巧灵秀,黄釉地烧得匀净娇嫩,粉彩用彩精确别致。粉彩又名"软彩",是清康熙年间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瓷器釉上彩的一种新装饰手法。运用粉彩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

翡翠荷叶笔洗

这款翡翠荷叶笔洗是清代玉笔洗的代表作。清代玉笔洗雕工极为精湛细腻,尽显华贵富丽,其观赏性远超实用性。因玉笔洗本身又是珍玩之列,因此更是无价之宝。笔洗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除了实用价值外,因其雅致精巧、造型装饰各有千秋,深得追求优雅和精致生活情趣的文人喜爱。传世的笔洗中,很多是艺术珍品。此外,在笔洗的造型中还有中间用作笔洗,边盘用作笔舔的。笔洗的材质中有玉、翡翠、玛瑙、珐琅、象牙、犀角和瓷质。

各种笔洗中,数量最多的是瓷笔洗,玉笔洗居第二位。有关瓷笔洗在《古玩谈旧闻》中记载了"翠镯换钧窑笔洗"的故事。民国时期,北平有位老翰林娶了位年轻的姨太太,这位姨太太私自将老翰林珍藏的宋代钧窑笔洗拿去换了一只她心仪的翠镯。老翰林得知后,火冒三丈,高声喊道:"那件宋钧窑笔洗是光绪爷赏的,是我的传家宝。别说一只翠镯,百副翠镯也换不到!'钧窑一具千重厦',你哪里知道?"这件事使老翰林一病不起,不久就命归西天。而换得这件笔洗的珠宝店主人,与其他古玩商合伙将这件笔洗高价卖出,买主又将它卖给美国古董商,得到了2.5万块银元,这些钱在当年能购得京东平原上千亩好地。

青玉天鹅镇纸

这件展品是青玉雕刻成天鹅造型的镇纸,天鹅在我国古代又称为鸿鹄,我国自古便有"鸿鹄之志"一说,古代文人都以鸿鹄作为自己志存高远的象征。镇纸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用具,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现在常见的镇纸多为长方条形,故也称作镇尺或压尺。镇纸起源于古代文人放置于案头把玩欣赏的小型青铜器、玉器,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文人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随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正式进入书房不晚于南北朝,宋元及以前的镇纸甚少有传世品。明清两代,书画名家辈出,极大的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发展,镇纸的制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变化,材料除了继续使用铜、玉、陶瓷、水晶之外,还增加了石材、紫檀木、乌木等等。造型也更加丰富多样。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