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房四宝 > 新闻动态

徽墨与世博会百年后再续前缘

昔日“地球墨” 今日周美洪

2010年02月04日 10:59:18  来源:合肥晚报

在6月23日到6月27日的上海世博会上,将推出“安徽周”。届时,除了精心筹备的演出外,安徽还将根据文化资源分布情况,推出包括徽墨制作、歙砚制作、宣笔制作、徽州三雕、万安罗盘、撕纸艺术、望江挑花、洪滨丝画、民间剪纸、界首彩陶、宣纸技艺、芜湖铁画、合肥烙铁画、巢湖加工纸技艺、蚌埠微雕、茶艺表演等在内的十多项徽派“非遗”现场献艺,地域由南而北,体现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特点,组织参演的不少都是首批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国宝级的大师。从本期开始的“”专栏里,本报将向您讲述一个个即将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徽派“非遗”传承人的故事。1915年,在世博会前身——美国巴拿马世博会上,徽墨中的胡开文地球墨曾经荣获金奖。近100年之后,徽墨不仅将作为今年上海世博会上的纪念礼品,徽墨传承人周美洪还将在世博会“安徽周”期间,向四方宾朋现场展现自己的绝技。

“地球墨”出自古徽州(现安徽黄山市)“胡开文”墨店创始人胡天注的儿子胡余德之手,因产于古徽州因此属于“徽墨”。“徽墨”是我国驰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历史上因为受到皇帝的喜爱而成为贡品,在宋朝时,徽州每年要进贡朝廷,这使得徽墨的生产首先要完成这一特殊任务,然后才能满足普通官僚和一般消费者的需要,以致出现了大文豪苏轼所说的“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的局面。到了清朝,徽州出现了赫赫有名的制墨大鳄胡开文,徽墨由文房四宝之一发展成为具有“典型徽州特色”的工艺品。胡开文是个具有开拓精神的生意人,他在南京看见贡院楼上有“天开文运”的匾额,取其美意,又与读书人有关,于是给自己的墨取名“胡开文”。

1910年和1915年,“地球墨”分别获得“南洋劝业会”优等奖状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它是中国首次步入“世博会”的见证物之一。到民国初年,徽州休宁“胡开文”墨店着名刻工刘体泉、曹观禄以原“地球墨”墨模加刻一圈英文边款,重制了纪念墨(如图)。该“地球墨”厚实,呈扁圆形,类似地球仪,通体漱金填彩,直径12.5厘米,厚1.5厘米,重365克。墨的两面有清晰的经纬线度数,分别代表东西两半球。上下两端为北极和南极。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在墨面上历历在目。世界各国的位置以及用中文标注的各国名称清晰可见。在亚洲中国地域处,刻有“安徽省”三个中文正楷字,寓意“徽墨”出自亚洲的中国安徽。墨边款译文为:“荣获1915年美国巴拿马博览会优等奖纪念、中国安徽休宁胡开文墨店制”字样。

那是在1979年,出身制墨世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周美洪子承父业,进入歙县徽墨厂当起了一名一线工人,凭着对徽州文化的热爱和执着,他苦心钻研起制墨技艺,先后担任共青团、仓库保管员、工会干事、团支部书记等职位,一直在徽墨厂里工作。周美洪早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他本来到胡开文墨厂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的,可随着对徽墨了解加深,他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徽墨,尤其是胡开文的经营理念。

“胡开文能异军突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来自于他不惜重金制作的墨模。”周美洪介绍,墨模是历代徽墨制作大家都十分重视的一环,他们会请来一流的专家,研制图案,精心雕刻,胡开文便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聘请名家,制成了包括圆明园在内的64幅“御园图”。“当这套造型别致、雕刻精美的集锦墨问世后,立即成为士大夫争相收藏的稀世珍品,当那64幅御园真景毁于兵患之后,墨模却成了再现原景的‘文献图’,由此可见胡开文墨模价值之一斑。”此外,胡开文还曾以写实的手法将从棉籽、棉料到织布的全部生产过程,绘成“棉花图”、“耕织图”;他还曾把绘制的西湖、黄山胜景图用以制墨……这些均成为清代墨中珍品;在经营上,胡开文还曾派人分赴全国各地,开设分店、广为联营。
由胡开文的开拓精神,周美洪爱上胡开文墨,也就爱上了制墨这一行。 1983年,他成立了徽墨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对徽墨的制作技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和恢复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古色古香的手卷墨的生产;1992年,周美洪凭借出色的业绩当选为歙县徽墨厂厂长,他亲自制作的一批歙砚和徽墨,被运到上海,作为赠送给出席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会议的与会代表,受到汪道涵等高级官员称赞;1994年歙县徽墨厂被国家首批定为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999年7月,他承接合并了歙县工艺厂(安徽歙砚厂)并努力保留下了中华老字号两块老牌子;2001年3月,公司改制,他组织技术骨干开发新产品,先后研制成功超细烟墨和适合出口日本的墨品26个……如今,每年有60万吨的胡开文墨产自老厂,产品在东南亚和日本、韩国深受消费者喜爱。

“手工制作大师的年龄一旦超过50岁,黄金时期就渐渐结束,因为50岁之后,视力要发生变化,力气也会有变化,当然,即便我退休了,我还会留在这个厂,哪怕看门,我都不会离开——看着这里的一砖一木,一凿一铲,我心里就踏实。”现在周美洪最希望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书画艺术事业蓬勃兴起,墨业的发展会迎来新的机遇,不仅能解决新技术传承人的问题,还能解决徽墨的原材料等问题。或许百年后重回世博会这个“世界经济奥运会”的大舞台,对周美洪和徽墨传承来说都是次难得的机遇。 ·叶琳玲·

人物档案:周美洪,男,1957年生。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2007年6月5日,他以高超的技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成为安徽省入选的八人之一。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