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房四宝 > 新闻动态

“申遗”能否激活“文房四宝”?

2009年12月02日 11:15:4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随着书写工具的进步,墨水和砚台逐渐被大众抛弃。如今,书法更多是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记者从皖南宣城、黄山市文化部门了解到,由浙江湖州、安徽宣城、四川夹江等地联合申报中国“文房四宝”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自今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有关申报材料编撰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业内人士认为,将“文房四宝”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仅仅是一个光环,如果没有人使用,保护将很难长久。

现状“文房四宝”离我们渐远

“文房四宝”在我国的多个地区拥有品牌,其中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歙砚等闻名。“文房四宝”组成的中国式书写,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念。资料显示,笔的使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三千年前,墨就产生了,并与笔相提并论;纸的应用要晚于笔和墨,产生于东汉;砚产生于春秋时期,比纸的历史悠久。随着计算机在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不仅墨水和砚台逐渐被大众抛弃,笔在社会生活中的功用也在退化。“文房四宝”何以悄悄撤离我们的生活?安徽黄山学院艺术系余富均老师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文房四宝昔日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以往,书法的实用性是主要的,如今,书法更多是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每星期设一堂写大字课;70年代,写大字改为描红;80年代,硬笔书法风靡中国。20多年过去,书法渐行渐远。日前,记者在皖南黄山市青少年宫书法培训班看到,约有100名青少年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书法。一些孩子家长告诉记者,“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书法家,只是培养审美与兴趣。”记者与这些孩子交谈时,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从书法这一传统艺术中得到很多“享受”,更多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在皖南一所中学,记者连续问几个中学生,他们说不全“文房四宝”。

保护单是“申遗”远不够  “文房四宝”的传承任重道远

据了解,“文房四宝”排名第一的湖笔,目前年产量65万支,其中一半供出口;红星宣纸,1/4产量出口。

更突出的问题是人才的“青黄不接”。湖笔的从业人数每年大约以8%到10%的比率递减,湖笔制作行业中最“年轻”的技师43岁;制墨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常少不了吸入碳颗粒,作坊工作条件艰苦,已经鲜有年轻人乐于从事制墨,“口传心授”的老艺人越来越少。安徽宣城市副市长夏月星分析说,文房四宝还面临着生产方式大多较落后、浪费大成本高、市场价格与价值不成比例等问题。黄山市社联主席汪炜说,“提出为‘文房四宝’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是件大好事,‘申遗’对保护‘文房四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汪炜同时认为,“文房四宝”目前最需要的不只是“世界级非物质遗产”这样一个“权威认证”。

(责任编辑:吕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