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制笔名家
三国魏韦诞,字仲将,京兆(今陕西长安)人。有文才,善辞章,并以制墨闻名当时,且又擅长制笔,他所制之笔,人称韦诞笔,著有《笔经》一卷留世。
蒙恬,秦名将。因改进毛笔的制作而享大名。所制之笔,世称“蒙恬笔”。西汉司马迁《史记》中载:“蒙将军拔中山之毫,始皇封之管城,世遂有名。”所谓“管城”也就是笔。
黄晖,唐代制笔家。相传他得到蒙恬制笔工艺,所制笔为“金鸡距笔”。是一种形如鸡距的短锋笔。
宣州陈氏,唐代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制笔名家,名字不详,相传陈氏之笔特别为当时书法家喜爱,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曾亲手写过“求笔帖”向陈氏之祖求笔;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曾向陈氏求笔,宋邵博《闻后见录》中载:“宣州陈氏家右军求笔帖,后世益以作笔名家,柳公权求笔,但遗以二支,曰:公权能书当继来索,不必却之,果却之,遂多易常笔。曰:‘前者右军笔,公权因不能用之’。”
诸葛氏,唐代笔工,宣州人。为宋代著各笔工诸葛高的先辈,与当时宣州陈氏同享盛誉。郑文宝《江表志》中载:“宜春王从谦喜书札,学二王楷法,用宣城诸葛笔,一枝酬十金,劲妙甲于当时。从谦号为‘翘轩宝帚’。”唐时诸葛氏笔已受诗人书家所推崇。
诸葛高,宋代著名笔工,安徽宣城人。出身制笔世家.继家法传世业,尤以制笔技艺闻名于世。书法家苏轼曾称当时无心散卓笔:“惟诸葛高能之,他人学者皆得其形似而无其法,反不如常笔,如人学杜甫诗,得其粗俗而已。”诸葛氏制笔法为以一种或两种兽毛参差散立组合而成。宋黄山谷《笔说》中载:“笔头装入笔管时,须用胶漆胶固”,以坚牢不脱为原则。宋时宣州诸葛高、诸葛元、诸葛渐、诸葛丰及歙州吕道人、吕大渊,新安汪伯立均为诸葛氏制笔法的传人。
诸葛高所制之笔有紫毫、鼠须、鸡毫等,经久耐用。宋叶梦得《石林避转录话》中载苏轼语:“自唐惟诸葛一姓,世传其业。嘉裕治平间,得诸葛笔者,率以为珍玩。”而欧阳修更有诗赞扬说:“宣人诸葛高,世守业不失。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诸葛一姓自唐到宋成为跨越唐宋两代制笔世家。由于笔的优良,带来了唐宋时期纵横洒脱的新的书法风格。
吕大渊,宋代著名笔工。黔州《今安徽黄山市黟县)人。在继承宣笔制作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宋黄庭坚《山谷笔说》中载:“黔州吕大渊悟韦仲将作笔法.为余作大小笔十余枝,无不可人意。”
吕道人,宋代制笔名工,歙州人。其制笔技艺,既继承宣笔制作之长又有创新,名扬一时。宋代黄庭坚《山谷笔说》中载:“献州吕道人非为贫而作笔,故能工。”
吴说,宋代笔工吴政之子。继家法制笔,笔经久耐用。
程奕,宋代制笔工,苏东坡说,钱塘笔工程氏制笔,有前人的风格,使人写字轻巧、制作精妙。
待其瑛,宋代笔工。擅长紫毫“枣心笔”,所谓“枣心笔”为笔毛中心有物,如枣中之核,故称枣心笔。此笔含墨量较少,不易挥洒脱墨,书写不便,所以早已失去使用价值。
张遇,宋代笔工。以制丁香笔为人所知,宋黄庭坚《笔说》中载:“张遇丁香笔,捻心极圆,束颉有力。”丁香笔,宋代毛笔的一种。
汪伯立,宋代制笔名家,新安(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南宋理宗时,徽州知府谢暨则以汪伯立笔、澄心堂纸、李廷珪墨、羊头岭旧坑砚称为“新安四宝”。一并列为进献朝廷的贡品。
冯应科,元初湖州著名笔工。所制湖笔被称为“冯笔”(浙江湖州善琏镇所创),与当时书法家赵孟颊的字、钱舜举的花鸟画,一并誉为“吴兴三绝”。湖州府志中曾有:“吴兴冯笔妙无伦”的词句,给予赞扬。
张进中,元代湖州笔工。以鼬鼠毛作为制笔原料,制成轴鼠笔,为皇宫中所享用,清阮葵生《茶余客话》中载:“都城耆志,善制笔。管用竹杆,毫用鼬鼠,精锐宜书。吴兴赵子昂,淇上王仲谋,上党宋齐彦皆与之善。尚方有所需,非进中笔不用,进中每月执笔入官,必蒙赐酒食。”
周伯温,元代制笔名工。西域人,名沙刺班。以制黄羊尾笔扬名当时。继承了古代制法,深受世人的赞美。
陆文宝,元末明初制笔家。浙江吴兴人。他经历元明两代,声名出众,制笔技艺传至其子陆继翁后,大有继往开来之势。明书家曾綮《赠笔工陆继翁诗》中载:“吴兴笔工陆文宝,制笔不与常人同。自然入手超神妙,所以举世称良工。”陆文宝制作的笔,还曾入贡,成为御用笔。
陆继翁,明代笔工,为陆文宝之子。
施文用,明代笔工。浙江吴兴人。精制笔翰,多作为贡品。进献皇宫内府,被达官贵人视为案头清玩,笔杆常标“笔匠施阿牛”记号,弘历皇帝鄙弃其名,改为“施文用”。此后施文用的名字在湖笔界有了盛誉。
张文贵,明代笔工。杭州人。长于制画笔,有“画笔以杭之张文贵为首称”的赞评。
周虎臣,清初著名笔工,江西临川人。制笔规模较小,以自产自销的方式经营,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在苏州开设“周虎臣笔墨店”,专门制作经营毛笔;后来公元1862年便扩展到上海开设分店,而后总店也迁至上海,成为拥有100多名笔工的作坊,成为当时较大的制笔工场。子继父业,连续7代,周虎臣制笔重选料、做工,以精美实用而闻名。
王永清,清代笔工。江苏吴县大郎桥人。善制笔,不传徒不设肆,治笔于家,制笔做工精细。清色世臣《艺舟双揖》中记有王永清语:“吾之治笔也,先纳笔头于粗管,修去其曲与偏之甚者,胶尖,俊干透,乃倒梳其根,令净,换管再扎,又择去不甚直而圆者,再胶再梳,又恐曲与扁者虽净,或有圆正而其材不长,不能齐尖者厕其间,上齐则下所藏入管者少而根硬,下齐则腰发胖而尖薄,是亦未足以发挥指力,曲折如意也。又择而梳之,然后固扎其根;而黍以投于精管,故终笔之用,而无一褪毫,尖尽秃而笔身仍韧好不僵也。”说明王永清制笔相当耐用。
王兴源,清代笔工。浙江归安善琏镇(今浙江吴兴县)人。在扬州设肆卖笔,是湖笔名师之一。
李馥斋,清代北方笔工。道光时人。精于紫毫(兔毫)兼羊毫制笔,尖、齐、圆、健四德皆备。又能制作卷心笔,其功能超过一般规范,大可作辈案巨字,小可作楷书,为当时书家文人所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