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房四宝 > 

古墨:文玩市场收藏新贵

2013年02月20日 10:48:5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墨是书写和绘画的重要材料,其品质不仅影响书法、绘画的艺术表现力,而且影响艺术品的保存和传播。历代文人多有藏墨之好,宋代苏轼和明代画家董其昌都爱收藏墨锭。古代藏墨鉴赏之风,至明嘉靖、万历时期更盛,并开始出现成组、成套的丛墨。如今,在全国各大小拍卖会上,古墨等文房小品越来越多地吸引了藏家们的目光,且拍价屡创新高,显示出较强的升值潜力,精品套墨的价格接近450万元大关。

名家创作注重用墨

“唐宋墨绝世,明代墨珍罕。”这是古墨收藏圈子里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历来书画艺术大师对墨锭的要求都很高,如国画大师黄宾虹对墨更是达到近乎苛刻的地步。据了解,因民国时期墨质不佳,黄宾虹不得不请其父亲开制墨坊制墨。而国画大师李可染也曾苦于佳墨难得,而用自己的作品与人交换清早中期的残墨来使用。

墨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材料语言,好墨创作出来的作品和墨汁有很大的区别。好墨坏墨的区别,随着年代推移就会显现。现在我们看古画,即使历经数百年,哪怕纸张已经开裂,但墨依旧不褪色。而现代的墨,只有短短几十年,却往往因为用墨不佳影响了品相。

古墨依其作用分成御墨、贡墨、自制墨、珍玩墨、普通书写用墨、礼品墨、药墨七类。墨从制作原料划分,有油烟墨、松烟墨、油松墨、朱砂墨、选烟墨、特烟墨等。油烟墨质地坚实、细腻、耐磨、色泽乌黑发亮,但用胶量较重。松烟墨的特点是墨色黑,但缺少光泽,胶轻质松,入水易化。好墨具有“质细、胶轻、色黑、声清”的特点。

从质地来说,就能区分新墨和旧墨。例如,新墨带灰色,旧墨纯黑朗润,色泽纯黑,色感厚实。旧墨有一股自身的古朴淡远的馨香之气,且显出一种古朴的色调。新墨常有怪味,使用时常黏笔,这是胶质太重的缘故,古墨由于年代久远,胶质自然退去,故书写流畅,墨色醇和。古墨佳品墨质坚如玉石,表面起丝丝发纹,显示浑厚气魄;颜色黑而带紫,手掂沉重。

再看古墨表面的漆皮,凡年代越远,漆皮越显浑厚,并呈现蛇皮断纹,与古琴上漆皮断纹极相似。又像古瓷开片,有纹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同时闪出蓝色光彩。近现代仿品漆皮上没有蛇皮断纹,只有断裂纹。

墨是消耗品,极易损坏,存世数量有限,因此,古墨收藏难度很大。古墨的制作多用松烟、油烟、漆烟,后来加入了珍珠、玉屑、犀角、牛黄、麝香等名贵珍稀药材,经千捣万杵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因此,好的墨滑润如玉,芬芳怡人。古墨按用途可分为实用墨和观赏墨,实用墨注重实用性,观赏墨则注重形状、色彩和装潢。好的观赏墨集诗、书、画、印、雕刻、造型艺术和制墨工艺于一身,题材涉及山水风景、鱼虫鸟类、风土人情、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千百年来,古墨历来备受文人和书画家的喜爱。

古墨行情加快向上

墨锭属于文房四宝之一,近年来,随着收藏门类的增多,曾是文人墨客必备品的墨锭,也被不少藏家关注,尤其是稀少的明、清老墨,收藏价值正连年升温。

古墨收藏盛行于明代,一直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到晚清民国达到极致。当代藏墨则主要集中在上世纪70-90年代,但从1997年开始走下坡路,一直到2007年后,古墨收藏开始反弹。如2005年左右,中国嘉德[微博]拍卖的康熙年间墨锭,多以4000元左右价格成交,而现在这种康熙墨动辄上万元,甚至数万元。

因近两年文房类藏品受热捧,也带动了古墨锭行情加快向上。据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只是纯粹追求投资收益,这些年古墨的回报率肯定不如瓷器、玉器、书画,但古墨收藏有文房气,且使用老墨的书画家越来越多,他们懂古墨,对墨有更高的追求。另外,制墨过程的取烟、合料等环节环境恶劣,一般年轻人是不愿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加上原料熊胆、麝香、沉香等的稀缺,也制约了今天墨业的发展,符合传统工艺的佳墨产量有限,这都导致好墨锭价格不断上涨。

古墨虽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流传于民间的大多是普品,古玩市场里很少能“淘”到价值连城的古墨极品。现在常见的都是价值在千元以内的古墨,市场成交也很活跃,收藏群体也较为庞大。在拍卖市场上,古墨珍品十分少见,一旦有古墨精品出现,都会受到竞拍者的追捧,且成交价也十分惊人。

如早在1995年,北京翰海曾以55万元的高价拍出乾隆套墨“御题西湖十景诗彩墨(十锭)”。1996年,该公司拍出的“御制天府永藏玺墨”成交价为46.2万元,并创造了当年单锭墨的最高纪录。近年来,古墨在各拍卖会上又频频拍出高价,一方面表明了藏家对墨锭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墨锭收藏行情看涨,其收藏前景乐观。如在2007年中国嘉德“文房清韵清代砚墨笔印”拍卖会上,一锭估价为15万元的清乾隆“御制咏墨诗墨”以128万元的高价落槌,而原先估价为40万元的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诗彩朱墨(十锭)”,更是被拍到全场最高的448万元成交。由此可见,古墨收藏前景十分看好。

古墨收藏之风盛行,其价格也呈水涨船高之势,一些制假高手也把心思移到了古墨造伪上来。古墨的鉴定、鉴别,也和其他收藏门类一样,应多看实物、多记实物,要通过实物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多看实物可以对某一名家名作的墨质、题识、图案、墨品、风格认识更深刻。总之,古墨收藏者应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加强对各类墨品的了解。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