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房四宝 > 

好墨锭的标准

2012年04月17日 10:41:3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什么墨是好墨,对我们使用者而言,着眼点主要在墨的性价比上,即墨的卖价。没有人皆可循的标准,称自己手的就是好墨。而不同的人,好墨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黄宾虹在棉料上画山水,碳黑墨锭也照用不误,估计他用什么墨都好。齐白石也有自己的标准,南方5年,北方10年是他好墨的标准。而李可染非用佳墨不可。

对于收藏者,则着眼于文化,同时遵循古董行和博物馆的标准。两者虽有不同,但大致是可以统一的。

书法创作者,好墨的标准首先是墨的黑度。

按照传统书法标准,就是说如果您想写出与古人匹敌的作品,新墨和墨汁几乎都不能用,您就不能不讲究用旧墨。一般说,从墨色效果来看,时间在二十年以上的新墨为好,也有例外者,住在南方潮湿环境的,可能十年的墨就很好了。而皇家墨更加奇特,保存几百年也不下新墨,这从分子化学上似乎说不通,专家都很纳闷。

中国墨锭生产厂家众多,我们通常会拿不同厂家的墨锭进行对比,通常的标准就是墨的黑度!例如,人们常说上墨铁斋翁101和屯胡的唐墨相当,首先就是通过墨的黑度来对比的,简单直观。上墨铁斋翁101和屯胡的唐墨,或许可以作为上墨和徽墨对比的参照系,大家可以讨论。

其次是墨的表现力,这主是对绘画而言的,能黑能淡,黑则乌黑泛紫光,淡则甜美如小白菜(引用墨友语),还有覆盖时的层次感,扩散性能等等,这方面大家的体会和资料都很多,不再赘述。

第三点就是用胶。不喜欢重胶是共性。但是前几年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一味追求轻胶。轻胶易下墨,但是墨锭易断裂,是否能长期保存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日本人对胶的理解是少用重胶。其中有什么区别,大家可以研究。本人前几年买的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苍佩室宝墨》,用时就折断一锭,另有一锭开裂。

说到绩溪胡开文,不得不说一下厦门的陈胜凯老师,又称三墨,他擅长行书,而且是快书。大概在03年他写了篇文章《三墨说墨》,流传很广。

《三墨说墨》中说:“清四大制墨家之一胡开文的故乡——绩溪胡开文墨厂经数年苦心研究终于成功研制出更新换代产品——超细纯桐油烟墨。待购回一试,发墨如油,其光可鉴,芳香泽人,叩之如金玉之声,尽得古人真传!心中喜不自禁,遂奔走相告诸友,恨不分之而后快。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此言善矣。笔者更因此得以深识年轻的汪爱军厂长,为其振奋“墨宝”而欢呼雀跃!墨之兴,民族之兴也!”

三墨赞赏此墨和他的书写习惯有关,他擅长快书,而轻胶墨锭刚好是他的首选!

从实用性来讲。在徽墨中,本人观点屯胡的墨的黑度耐磨性最好,缺点是下墨相对慢些,特别是放了十年以上的超细系列唐墨、荣宝斋定制等。如屯胡墨的用胶和冯墨用胶折中一下,必定是好墨。

纯油烟墨新墨往往不黑,甚至有些发灰,日本人80年代在安徽定制的纯油烟,在当时看似乎不是什么好墨,但到今天,都成了好墨。质地优良的纯油烟墨,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变黑。所以用墨之人,对待新墨要如对待女友,有万般的耐心才是。

紫桐油,纯桐油,纯胡麻油,纯菜油,丹青有主,风月无边,紫玉光[中书网定版],四老图,曹素功,这几种都是极好的墨。配方与效果也不尽相同,我都用过的。

周美洪(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传统的制墨程序,有配料,有做墨,有修墨,有晾墨,有描金等11道工序。在整个做墨过程中,所有的工艺和所有的做法都是跟以前做墨一样的,但现在做墨用的工具,比以前先进了。

徽墨要在烟熏、火烤和捶打中才能诞生,徽墨的制作离不开墨模,墨模集中体现了书法、绘画、金石、雕刻的艺术水平,形制与款式花样翻新,甚至延请书画名家参与设计。徽墨的配方除了油烟与胶,往往还加入熊胆、麝香、桂皮、丹参等多味名贵中药。高雅的翰墨馨香,其实就来自这些名贵中药。因此,徽墨可以治病并非虚妄之说。

周美洪(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徽墨的出名,与这里的原料有关,与当地加工的配方有关,与当地的名气有关。墨有八宝五胆,猪、 熊胆、蛇胆,宝里面有冰片、梅片、三七、麝香,还有金箔,墨就不褪色,或者说它有亮度,其实就是这些中草药和这些添加剂起了作用。这种墨画在这画上就是一点如漆,万载成真,比如讲,这个画贴到柱子上,这个纸没有了,这个墨还存在,就是叫一点如漆。所以徽墨的特点就是,比用其他的东西写在纸上,一个,永久不褪色;二,一个是装裱的时候,它层次马上就显出来。

周美洪(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在整个徽墨史上,南唐、北宋、明、 清朝都出过不少制墨家,胡开文是乾隆42年的时候,他就开始做墨了,全国各地开了不少店。到民国的时候,歙县,就是徽州府,也就建成了四家小作坊。那么54年、55年的时候,四家小作坊合并起来一家工厂,我们就叫安徽省歙县老胡开文墨厂。那么现在呢,我们厂一年要生产40吨墨,1979年以前,一年只生产10吨墨,那么墨生产最好的时候,就是文革那时候,就是写大字报那时候是最多的。但原来这墨的生产全部都是销到日本,那么这些年来也就改变了,就国内一,国外一半了。

徽墨之所以历久不衰,主要是歙县具备异常优越的制墨条件。黄山松用以炼烟,世无匹敌,徽州水吸以好胶,能发翰墨之香。历代墨工精益求精,不断推陈出新,加之徽州文风昌盛,徽商遍布全国,徽墨的生产规模和名气也就与日俱增。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是目前中国仅存的三家国营墨厂之一,生产工序大多维持了手工制作的老工艺。
周美洪(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传统的制墨程序,有配料,有做墨,有修墨,有晾墨,有描金等11道工序。在整个做墨过程中,所有的工艺和所有的做法都是跟以前做墨一样的,但现在做墨用的工具,比以前先进了。

徽墨要在烟熏,火烤和捶打中才能诞生,徽墨的制作离不开墨模,墨模集中体现了书法、绘画、金石、雕刻的艺术水平,形制与款式花样翻新,甚至延请书画名家参与设计。徽墨的配方除了油烟与胶,往往还加入熊胆、麝香、桂皮、丹参等多味名贵中药。高雅的翰墨馨香,其实就来自这些名贵中药。因此,徽墨可以治病并非虚妄之说。

周美洪(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徽墨的出名,与这里的原料有关,与当地加工的配方有关,与当地的名气有关。墨有八宝五胆,猪、 熊胆、蛇胆,宝里面有冰片、梅片、三七、麝香,还有金箔,墨就不褪色,或者说它有亮度,其实就是这些中草药和这些添加剂起了作用。这种墨画在这画上就是一点如漆,万载成真,比如讲,这个画贴到柱子上,这个纸没有了,这个墨还存在,就是叫一点如漆。所以徽墨的特点就是,比用其他的东西写在纸上,一个,永久不褪色;二,一个是装裱的时候,它层次马上就显出来。

将调好的墨泥放在墨墩上,用6磅大锤翻打数百上千次是制墨工序中的武活。翻打次数越多,墨的品味就越高档。这道工序因为是力气活,即使寒冬腊月,墨工也是汗流浃背。

墨厂职工:你捶的次数越多,它的内在结构,内在质量就会有一定的保证。墨号称是轻胶十万捶,主要就是捶的功夫,它可以保证你墨的内在质量。

李宗瑶:就是捶的越多越好?

墨厂职工:对,墨的内在结构就越细。对于书法写的效果特别好。

李宗瑶:能保证它颗粒细。

墨厂职工:对。

接下来还要经过成型、晾墨、锉边、填金几道工序,有一首诗这样赞美徽墨"一丸佳制有余馨,歙墨从来举世尊,冰麝龙涎皆不贵,杵工汗滴是真魂"。墨色的细润还要靠正确的研墨方法,研墨要用清水,好墨研时细润无声,差墨研时声音粗糙。墨汁的颜色以紫光为好,黑光次之。自唐代以来,画家推崇水墨素有"水墨胜处色无功"之说,这与徽墨的墨色微妙有很大的关系。

墨厂职工2:磨的时候要轻,按下去的时候稍微重一点。过去有一种说法叫磨墨如病,好像生病的样子,其实它不是生病,为什么呢?它太快了打滑,磨不下来。另外呢,它在磨的过程当中,一幅作品呀,他在构思那么墨磨浓了,他构思也就完成了。

徽墨生产一直都是在各家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所以各家都把祖传配方视若生命,即使像老胡开文墨厂这样的国营企业,配方也分别掌握在八家老墨工手上,而且配方属于私人所有,传子孙而不传外人。

周美洪(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墨的配方,以前都是一种家族性形成的,一千多年来,一直没有失传到外面。那么我们这个厂呢,1957 年公私合营以后,合作的人每家都掌握一部分墨的技术,或者是一家有几个人掌握,那么凑起来的,是一个完美的质量比较好的墨的配方。它这个配方只能是传给子女,不传给别人,如果墨的这个配方继续这样保持下去呢,说不定哪一天要失传。

王鲁湘:必须是每一个合到一起,才能把这个配方完整地组合起来。那么这当然是冒很大风险的,如果一旦有一个,掌握这个秘方的人夭亡了,或者遭遇到不幸,那么这个配方中缺了一样东西以后,这个墨(的配方)就不完整了。像这种情况应该说,我们中国古代社会很多很多的所谓秘集秘方其实就是这么失传的,那么徽墨会不会面临这样的境遇?很难说。

徽墨给中国书画艺术渲染了一层翠色冷光的文化品性,仅仅为此,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惦记她。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