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房四宝 > 

讲述毛笔文化

2014年02月17日 11:29:1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今年初,经市有关部门勘察、审核,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文德堂艺术博物馆,正式成为我市首家批准成立的民办博物馆。该博物馆申请者曹殿明介绍,目前,该馆正加紧筹备,待正式开馆之时,将在500平方米左右的展馆中,展出各类书法作品、字画、瓷器、毛笔以及家传文物藏品1500件(套),并拿出一定场地进行家传毛笔制作工艺展示,通过藏品展出和现场工艺展示的方式,讲述毛笔的故事。

抖家底只为留住毛笔文化

陈旧的木板、略微发黄的骨刷、散乱的羊毛……在曹殿明的文德堂,这些摆设显得与摆满书画藏品的展馆格格不入,但曹殿明却说,这正是文德堂艺术博物馆的精髓所在。

“这些不起眼的物件,都是毛笔制作的必备工具,毛笔的秘密也藏在其中。”作为制笔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曹如章的儿子兼“关门弟子”,曹殿明告诉记者,尽管临泉毛笔技艺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下了解临泉毛笔文化的人越来越少,愿意学习、传承临泉毛笔制作工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以前的毛笔制作有120多道工序,哪项都要苦练苦学,像这道俗称水盆的工艺,甚至都需要好几年的苦练,才能真正出师,所以,现在能熟练掌握这个技艺的人,基本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曹殿明说,他还记得,小时候自己在学习毛笔制作工艺,因为功夫不到,经常在把笔头粘进笔杆的时候出现瑕疵,为此没少挨父亲的“痛打”。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愿意吃这样的苦。”曹殿明感慨,尽管毛笔制作在以前都是“家传秘技”,但是他还是准备通过在博物馆现场展示的方式,将其抖出来。用曹殿明的话说,这么做,不为别的,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临泉毛笔,传承临泉毛笔的文化和制作工艺。

千余展品还原毛笔历史文化

除了毛笔制作展示,文德堂里摆设的物件,更多的还是看起来与毛笔无关的藏品——书法绘画作品、瓷器、动物标本……不过,曹殿明却告诉记者,这些藏品之所以会被文德堂收藏、展出,除了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都记录了临泉毛笔的故事。

“这一个屋子里的书画,少说也有上百幅,无一不是书法、绘画大师的墨宝,但能展出来,并不是因为作者都是大师,而是因为每一幅作品背后都藏着一段和临泉毛笔有关的故事。”曹殿明说,临泉毛笔的出名,归根结底还在于其制作精良、行笔如心,最能体现这种特点的,莫过于得到用笔名家的认可。而文德堂展出的绝大多数非毛笔藏品,正是其毛笔在得到大师们赞誉后,留下的珍贵纪念。

曹殿明回忆说,有一次,文德堂制作的一支毛笔,辗转到了一位已过世的书法大师手里。起初,这位大师并不知道毛笔的出处,但用过之后,就感慨能如此精细制笔的人实在不多了,最后得知毛笔是文德堂所制,就即兴挥毫泼墨,留下了一副对联,并赠给了文德堂。

“不光是字画,这里的许多藏品,都和这幅对联一样,记述着临泉毛笔的辉煌和发展。”曹殿明说,现在他将这些藏品展示给大家,就是在展示其艺术价值的同时,向大家还原一个悠久的临泉毛笔文化历史。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