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房四宝 > 

紫檀笔筒刻诗解读

2013年10月24日 11:32:2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该紫檀笔筒通高13.5厘米,束腰,口沿、底沿均阳刻一单圈,口径13厘米,底径12厘米。

笔筒正面,铁笔勾勒出一位身着长衫,高束发髻,席地而坐的青年男子,正以右手食指与中指,从棋罐中夹取棋子,神情专注、运筹帷幄的形象;人物左侧,以篆隶阴刻4律8排共32字诗词一首:“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 笔筒诗末,落“李攀龙”阴刻行书款,并有自造“李龙”阴刻篆书印一枚。

该笔筒为一截紫檀木整体雕成,手感相对较轻,系天长日久所致;阴刻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运刀如运笔”;阴刻篆隶诗词,字体苍劲,刀法老道,存秦汉遗风。当时虽然不解诗词之意,并有几个字不能确认,而且对李攀龙此人也一无所知,但凭笔者的直觉,该笔筒古香古色,图文并茂,应有收藏价值。

后经查阅资料表明:笔筒上的诗词为《大夏龙雀》。“大夏龙雀”为古代名刀,造型奇特,刀柄如龙,尾盘卷,刀峰若雀嘴突兀,长三尺九寸,为晋时名匠所造。有关史料记载,“又造百炼钢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世世珍之。”

又查,得李攀龙生平。李攀龙(1514年至1570年),山东济南历城韩仓人,明代着名文学家,“后七子”领袖人物,字于麟,号沧溟,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历任刑部员外郎、山西司郎中,顺德知府,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河南按察使。他才高气锐,是当时文坛一位有名望的人物,着有《沧溟集》30卷及《白雪楼诗集》等。

作为一个大文学家的李攀龙,为何要在文人雅玩的笔筒上,刻上歌颂《大夏龙雀》宝刀的诗词,并要“世世珍之”呢?笔者开始“百思不得其解”,后经综合分析认为有3种可能,一是文人对笔筒犹如武士对宝刀一样,“不可一日无此君”;二是这位才高气锐的“进士”自认为其文笔犀利,足以与宝刀一般“所向披靡”;三是作为文人名字的“龙”,与作为宝刀的“龙”,同样可以光耀中华。

由此可见作者刻制该笔筒的良苦用心。

 综上笔者认为,该笔筒无论是经李攀龙本人精心构思,自画蓝本,“以刀代笔”所作,还是请人代刀所为,都可以看作是李攀龙本人文采与性格的象征;该笔筒也应是置于李攀龙案头的心爱之物,流传至今,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