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握在手里的时间
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手表和闹钟。那时的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唯一能够显示时间的大概只有摆在堂屋里的那只老式摆钟吧。那是一款上了年纪的摆钟,长方形的木质外壳一尺来高,五、六寸宽,三、四寸厚,它的颜色特别的旧了,古铜色的油漆上还有很多黑色的斑斑点点,上面一节是时间刻度,下面一节是时间钟摆,每过一秒都会发出‘滴答滴答’声。它每过一小时都会‘咚咚咚’的敲出悠长的声音,时针指向几点钟就会对应的敲出几声。不过我很讨厌那样的一只摆钟,因为不小心忘记了上发条它就会‘罢工’,扰乱你的时间观。正因为没有时间概念,我感觉童年的时间过得很慢,等来等去都感觉不到自己在长大。每天可以无忧无虑的在小树林里‘躲猫猫’,可以和要好的玩伴下河游泳、摸鱼直到夜色笼罩大地还不急着回家。这样的顽劣童年经常惹恼了母亲。看着母亲抬起手做出要打骂的姿势,我理所当然的‘狡辩’道:“我又不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然回家就晚了一点点。”后来,我上小学了,我才知道时间很重要,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很有意义。时间会提醒你上学不要迟到了。上课的时候你需要时间来告诉你该不该收起书包、冲出教室。课间时间会有老师来提醒嬉戏打闹的同学该洗洗脏兮兮的小手准备上课了,自习课时间我会冲着拥有手表的同学笑笑然后低声问一句“到了下课时间么?”当然,那时候的我不可能真正拥有一块电子手表。家里穷,学费都是七拼八凑的向亲朋好友借,我哪会好意思再向母亲索要一块电子手表呢?不过,我渐渐学会了推算时间,比如说:夏天天刚亮是几点钟,从家门口走到学校要几分钟,学校每一次敲钟是几点几刻,一次晚自习读完几篇课文、做完几道题目就到了下课时间……这样的推算方法一直到中专毕业我都觉得很管用,是否拥有一块显示时间的‘表’于是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中专毕业后,大姐送了我一块带有日历的石英手表。我每天带上它,我终于可以准确的按时上下班,掌握时间规律,可以很好的利用时间,合理安排我的工作和业余学习。没过几个月,我自己又买了一个‘Call机’,时间有了,找人方便了,家里人和同事可以随时有事‘Call’我。每次收到亲朋好友的信息,我都会感叹时间过的真快。“今天是**过生日”“明天到**地聚会”……这样的短信息让我很清楚的知道日子在飞度,时间在流逝。再后来,手机、电脑、各种闹钟、挂钟家里一应俱全,哪一样都有精确到‘秒’的时间。手机,亲朋好友人人一部;电脑,同事领导个个拥有;闹钟、挂钟放在了家里、会议室、大楼的墙上。日子开始忙碌了起来,每一分钟利用了起来,很多日子需要7点30分赶到会议室,8点30分赶到办公室,9点30分要举行一个仪式,10点30分要会见一个重要贵宾……如果有可能中间还可以安排一次电视电话座谈或者邮件的收发回复。白天,工作忙点是应该的,可晚上呢?睡觉不能关手机,随时有上级的工作调度,随时有民众险情,如果有紧急情况还要接收短信通知。稍微不留神,卫星定位、电子警察捕捉到了你的影子,几点几刻几秒你在何时何地做何事。你从A城到B城需要3小时,时间准确而快捷。如果超过了3小时,手机响了,有人催促你:“怎么还没有到,对方等得不耐烦了,是不是路上出意外了,还是晚点了?要快点,再给你30分钟赶到。对方很注意守时。”信息在高速度发展,时间产品日新月异,人们却都在努力追求脚步放慢点、生活慵懒点。为了控制社会节奏,各项制度相应出台了,具体做法层更是出不穷。但我们慢下来了吗?看看,我们忙啊!探视父母没有时间动身,用金钱来表达;朋友聚聚没有时间,送礼物来意思一下;给孩子开家长会没有时间亲临,拜托老师用短信告知;给祖宗扫墓要网络代替,一注香烛遥遥相望;生孩子没有时间,人人打算30岁以后再说;电话聊天没有时间,因为那边电脑里有人Q你;带孩子上公园没有时间,请个钟点工多好!于是乎,我很怀念堂屋里那只讨厌的老式摆钟,怀念那些买不起‘表’的日子。随着岁月的推移,这份怀念日益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