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钦松:美术教育更注重对美的感知
6月26日,2013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闭幕,第四届许钦松创作奖的评奖结果也同时向社会揭晓。今年共有6件毕业生作品获得许钦松创作奖,被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永久收藏。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在谈及这个个人注资成立的奖项时称,四年来,这个奖项基本达到了激励学生创作、扩充广美大学城美术馆馆藏为目的的初衷,并将于明年对历年来获奖毕业生离校之后的创作进行跟踪调查,让这一奖项具有更大学术意义。
今年的“许钦松创作奖”评选,于6月24日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行。其中主任评委2人,由许钦松和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担任,外请评委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协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祖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岭南美术馆馆长叶向明等,共11位专家组成评委会。评选范围为广州美术学院2013届毕业展中造型艺术类作品中获得88分及以上分数,并同意评奖入选收藏的。评选分本科生与研究生两个部分,经过多轮评选,共评选出本科部分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研究生部分一、二、三等奖各1名。这一走入第四个年头的创作奖,是否达到了最初设置时的初衷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奖项设立者、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以及诸位评委。
达到初衷:为广美留下一批最优秀的毕业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度赞扬这一创作奖的设立具有战略眼光:“这个创作奖意义非常大,首先体现许主席对美术教育的一片热心,这也是具有战略眼光、全局眼光的一种举动。美术的推广以及发展,艺术教育是第一位的,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能在毕业前夕得到这样一个奖,我想对他一生都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许钦松谈起四年前设立创作奖的初衷,记忆犹新:“当年美院领导班子来我画室拜访,提出一个困惑,就是毕业生的作品不太愿意留在母校,而是被外面的画廊或者社会收藏带走了。广州美术学院的美术馆是记录教育成果的,作为学院的发展过程的记录,学术成果的呈现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这就需要美术作品留下来才能呈现。校方提出能不能帮这个忙,我就很爽快地以个人的收入来做这个奖金。”许钦松认为,广州美术学院在短短几十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在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艺术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美院美术教育教学中,强化并鼓励学生创作能力尤为重要,因此这一奖项的设立,除了为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建立系统收藏,把每一届最优秀的毕业作品收藏起来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鼓励创作,记载艺术家在校期间的艺术成果。这一初衷,许钦松认为已经达到:“每年有几十张作品收藏,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两年来,部分优秀毕业作品为社会相对高价的收藏而放弃评奖的现象,许钦松表示很可惜:“他们没有认知到,自己的毕业创作可以被母校终身收藏的学术意义,以及随之衍生的深入研究与历史价值。”
开展课题:系统研究美院毕业生艺术之路
这一创作奖的学术意义从何体现呢?许钦松告诉记者,一个艺术家在母校的成长很重要,但是他走出社会之后的成长更重要,而许钦松创作奖即将关注到历年得奖学生的去向以及继续创作的状况。“我们把广美可以称为培养艺术家的摇篮,但你离开摇篮之后走得稳健与否、是否能不断提高创作水平?是否能终生坚持艺术道路?这个更重要。因此我准备做这个事情:明年第五届创作奖的同时,想把整个五届获奖毕业生的作品整体展现。除了展示广美五年来收藏下来的这批作品,尤为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毕业之后走出校门到了社会之后的创作状况,做一个总的学术性的展览。有一些毕业生,他在学校是很出色的,出去之后就不再继续艺术道路;还有一些学生,他们终身最好的作品就是毕业时的那一张,一辈子也超不过毕业创作的水平;反而有一些学生在学校里不是特别出众,走着走着就越来越好,情况很复杂。除了帮助他们在学校里面成长这一块,我还希望关注他们走向社会之后的成绩”。
本土年轻艺术家思想活跃,但应更加注意关注现实
对于这一届参选作品的整体水平,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表示“整体上水平不错,但异军突起的作品比较少”。相较之下,张江舟则给予了更高的评价:“从这次毕业展中,可以体现出广美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很敏锐、视野比较开阔,各种视觉元素都被灵活地运用在他们的作品中,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常鲜活的展览。”他将这一现象归因于广州地处南方,接近香港,思想活跃,而同样从地理角度出发的对这些作品的评价中,张祖英则认为,与北方如央美学生普遍表现出来的态势不同,广美的学生接触的环境不够广阔,更多地注意个人的感受和情绪。
其实,这不仅是对广美学生的批评,也是近年来一直存在的对整个广东美术界的批评。作为广东美协主席,许钦松这样回应:“在全国美协系统我们常常要发出这样的声音:作为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必须树立时代的担当,关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发展,我们人民群众的状况。这是作为独立艺术家的要求,但是作为对学生的要求,还是要适度降低一点。毕竟二十几岁的学生,从校门到校门,他不可能有太多的社会阅历。所以这个问题要分开看:对走上社会的艺术家,希望他们要加大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艺术追求与责任感;但作为学生,我觉得除了在校应该熟练掌握的技法,还要考察的其实是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审美的独立创意性。”从美术教育培养的成果角度看,许钦松认为广东还是具有优势:“从全国美展来说,你看到哪一张作品很新鲜,那多半就是广东画家的作品,在创意、在接受外来艺术思想并有机融合等方面,广东艺术家还是有独到之处。但是在铸造重大题材、十年磨一剑生成很厚重的作品,这方面广东艺术家显得弱了一些。”
由此,许钦松同时提到了美术教育对国民素质的重要意义:“我们评价一个民族是否文明,审美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对审美教育,我们常常是轻易狭隘理解了,以为美术教育就是画图画,其实对活跃创意思维的培育、对美的感知能力可能是审美中更加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