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未来之星 > 资讯

潘公凯:美术教育的世纪转型

2011年06月08日 10:05: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1978年至2008年,改革开放走过30年。与30年前相比,中国的美术教育已从原有的纯美术为主的单学科转化为多学科的综合美术;从相对比较封闭的学术氛围走向兼容并蓄的国际化学术平台;从以往对西方文化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新世纪初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上升。中央美术学院在这30年里同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革”之后,百废待兴,刚刚恢复办学的中央美术学院勇于变革,积极创新。在当时一系列战略考量中,重建教师队伍成为第一要务。1978年中央美院从全国数量众多的、颇具才华的考生中选拔出60多名研究生,这些学生毕业时半数留校,这一重大举措使中央美院的教学水平得以保持,传统得以发扬;而其他学生也分布到全国各地,在各地的美术创作以及美术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和后来陆续加入到教师队伍中的业务骨干一起,与前辈名师一样,将被载入学校的历史篇章。

在一系列成功举措的基础上,在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美术以及中国美术教育中,中央美院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一方面,学院积极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百家争鸣,使学院教学与改革开放的时代新潮相呼应;另一方面,学院以其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传统与现代并举,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院继续发扬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新时期的蓬勃生气在中央美院师生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兼容并蓄成为这一时期学院重要的办学指导思想。

中央美院排除“左”的思想干扰,推行学术民主的开放机制,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并逐步健全职能,依靠专家的集体智慧和影响力,通过有效的民主程序,对学院教改方向、学术思路、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和人才选拔等重大学术及发展战略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商议,在取得高度共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具体实施。作为学院学术指导的权威机构和学术凝聚力的核心,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的运作方式也为兄弟院校提供了宝贵经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靳尚谊院长、丁士中书记为首的上一届院领导班子敏感于国内、国际的客观形势以及国际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基于自身的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基于对学院发展前途以及学科建设的考虑,于1995年,经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果断做出了搬迁校址、扩大办学规模的决定。学校一方面积极筹集资金,建设望京新校;一方面租用“二厂”,作为临时校舍,中央美术学院进入了艰难的中转办学时期。正是这一决定为当前以及未来中央美院按国家办学规范发展争取到了更多的可能空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前,美术教育的模式有两个来源:日本模式和法国模式,它们直接影响了中国20世纪前半期的美术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美术教育全面学习苏联模式。在整整几十年当中,我们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所发生的变化完全无知无觉。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们突然发现别人已经发展得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了。“不一样”首先体现在学科结构。专业结构的变化是美术教育在近30年中最实质性的变化,其中尤以近10年的变化为甚,这个变化之大使得美术教育的结构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美院的专业多以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为主。二次大战以后,各工业国都大力投资促进设计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各自完整的设计教育体系,对各国汽车、航空、机电、轻纺等产品及各种日用品占领世界起了重大作用。相形之下,中国的设计教育还只是刚刚起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商品较为富余,设计也开始成为人们的一大社会需求。

上世纪90年代,以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为首的一些美术院校开始开设一批与设计相关的专业,如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建筑内外环境设计等。如今,中央美院60%以上的学生都在学习与设计相关的专业,20%到30%左右的学生学习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等相关专业,另外还有10%左右的学生在学习美术史论方面的专业。在美术史论的基础上,中央美院创建了文化遗产管理和研究、艺术管理、美术教育等专业,培养文化事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2000年,全国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中央美院由文化部划归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美术学院。面对新形势下中国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世纪转型,新一届院领导班子提出了建构综合学科、大美术教育体系的办学思路,并在新世纪伊始的几年中得到了具体实施。

到目前为止中央美术学院基本实现了构建学科齐全的综合性美术学院的构想,以造型、设计、人文学科为核心,成立了6个专业分院(中国画、造型、设计、建筑、城市设计、人文),逐步形成了造型艺术、设计建筑、艺术人文三大学科群。三大学科群相互独立、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构成了中央美术学院面向21世纪的现代形态美术教育学科结构。其中,造型艺术作为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和核心学科,继续保持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新建学科发展迅速,多数学科已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的已成为全国优势学科;少数新建的交叉学科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深厚的历史积淀、前瞻性的办学理念、立足中国而面向世界的艺术视野、身处首都的特有优势、完备的教育培养体系使中央美院始终保持着中国美术教育界的领军地位。新时期以来,学院相继举办了大量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2001年学院搬迁到望京新校之初,即召开了国际校长论坛,这是中国美术院校第一次举办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校长论坛,几十位国际着名艺术院校的校长齐聚中央美院,对美术教育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拓展了中央美院的国际视野,为此后广泛开展的国际交流和对话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讲课的欧、美、日等外籍教授,包括很多国外美术学院的院长,总人数达到300人,就是说几乎每天都有讲座,每天都有很多的外籍教授在中央美院工作。这样大规模的国际交流,是以前难以想象的。目前,学院已经和海外20多所大学和美术学院建立了校际联系,积极开展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比如学院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美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的协议,并且已经招生入学。在留学生方面,学生人数稳步增加,现在已有将近180人。

基于对新世纪的判断和对自己历史境遇的深切认知,中央美术学院又提出了未来20年的任务:建构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美术教育体系。这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的任务,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任务。任重道远,中央美术学院将不断求索。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