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未来之星 > 资讯

张夕远:关于高校课堂美术教育的一点看法

2011年05月25日 11:04:3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教育界、艺术界对于中国现行美术教育,尤其是课堂美术教育提出质疑,已不是一年两年了。然而围绕此话题展开的每一种批评、每一次反思,其社会影响力总是相当的有限而短促,如同风起涟漪,一圈圈微荡开去,复无声息。就更不要谈什么实际效用了。

问题的核心集中在高校课堂美术教育在艺术领域、在当今社会到底或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对于这一点,因循守旧、滞留不前的态度固然是不应该的,但过分夸大其实际作用也着实显得荒谬。早在80年代的美术理论界,就曾有人提出“夸大美术作品的社会作用是很可怕的,夸大美术教育作用的恶果恐怕并不亚于此。”当艺术不再是“成教化、助人伦”的宣传工具,而是现代人用以抚慰心灵、挖掘生活意义的情感消费品,再去大力张罗什么新文艺复兴、“精英化”教改就实在显得苍白迂腐了些。读图时代的全球网络早已把区区几十年前还是少数人晚餐的美术泛化;如今,没有任何一个艺术群体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所谓“经典”的垄断局面也日趋颓势,名副其实的“全民文化”时代指日到来。高校课堂美术教育的信息传播价值日益凸现。

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再来反思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关于高校课堂美术教育的争执。

首先,虽然民族性教育不仅仅由高校来完成——事实上,高校在社会型人才的塑造过程中所起到的有效作用不过是一小部分——但,正是“这一小部分”,将直接决定高校美术学生的发展后劲,以及其最终方向。这就对高校课堂美术教育的信息密集度提出了要求。填鸭式与放羊式教学同样绝不可取,而理论上的因材施教往往成为纸上谈兵;除却专业技能方面的探讨,教与学的关系如此纷乱复杂,若非具有一定教育研究经验的人如何能胜任?因此,要有效提高课堂美术教育的质量,高校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次,作为当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接收者,高校学生原本应该是体制中最活跃发言的群体,结合实际情况及自身需求,向校方提出合理有创造性的建议,以互动为媒介提高课堂美术教育的有效性。然而实际情况呢?尽管综合类、师范类及专业类美术高校大都建立了教学评估制度,但落实下来便成了例行公事,学生应付,校方疏忽。如此恶性循环的起因只能归结于双方都缺乏必要重视程度。高校尤其应该在宣传、呼吁、以及落实效率上下足功夫,才可能带动起学生的热情。此外,对于学生文化关注点的引导,也可算是高校分内之事。

再次,按照普遍观念,中国高校课堂美术教育的基本职能范围是将学院派美术技法、理念比较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即是一个“承前”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相当的专业性及严谨度,高校负责为其提供环境和知识来源,而学生则被定位于无条件的接收者。在实际情况中,课堂教育给予学生很大程度的自由思考域。但即便如此,在这个看上去分明的体系下,一直有人抱怨“创新”的缺失——而其实这个议题基本不在高校课堂美术教育的讨论范围之内。高校课堂美术教育,顾名思义,指高校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对于这个过程“缺乏大胆创新”的指摘,明显存在夸大课堂美术教育范围的嫌疑。

高校美术教育≠高校课堂美术教育,你可以说高校美术教育的发散度不够好,这涉及到课外交流的问题。而高校课堂美术教育,理应处于一个足够完善、有秩序的传统体系之中。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