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未来之星 > 资讯

艺术到底可不可以教?

2011年04月28日 11:34:30  来源:东北网

艺术到底可以不可以教?这是特指从事艺术创造的能力可否在学院里学习到手。当然,这不是什么问题,同时,这却又是个问题。说不是什么问题,是因为事实上艺术一直在教,古往今来,从未停歇,而且,艺术学院最引以为自豪的也是那些从中毕业而又日后获得巨大成功的艺术家。所以,英国的皇家艺术学院会把大卫·霍克尼的雕塑放置在显要窗口的位置上,而芝加哥艺术学院则会津津乐道于杰出的毕业生,如克拉斯·奥尔登堡、乔治亚·奥基弗和杰夫·昆斯等。

可是,艺术是否真的是教出来的?这又是一个不断被问及的问题。究竟是艺术学院成全了毕业的艺术家,还是因为艺术的天分而不需再学的毕业生成全了艺术学院的名声?有人甚至认为,正是那些天分甚高的艺术学子对学院藩篱一以贯之的抗拒和背叛才有了艺术的真正创造,因而,与其说是学院教出了艺术家,还不如说是艺术家的名声支撑了徒有虚名的学院。问题是否成立,其实要看提问者的立场和用意。强调学院权威力量的人一定对艺术可以教的结论深信不疑,同时会用一套套的理论来证明艺术学院中“教”的种种理由;相反,对艺术学院是否可以教出艺术家持深刻怀疑态度的人则从来就认为,来自学院的一切只是一种束缚而已,唯有那些对天分坚信不疑同时自辟蹊径的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艺术是教不出来的》一书作者詹姆斯·埃尔金斯读过艺术专业硕士(MFA),有过工作室学习的经验,尽管他自己没有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家。不过,他后来又读了艺术史的博士。这其实是一种很少见的经历。因为,既然读了艺术专业硕士,那么,在获得了艺术专业的终极学位之后,就不应该再去读什么博士了,或者想明白要读博士的话,之前根本不需要读艺术专业硕士。正是这种有点匪夷所思的经历,让作者对艺术可以不可以教这一问题拥有了某种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的特殊条件。我不太认为作者在这本小书中想明白并写明白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过,我觉得作者在提出问题之后所陈述的方方面面,尽管不乏老生常谈,倒也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启示性。

譬如,正如艺术是个变动不居的观念一样,艺术教育也始终处在变化之中。如何适时而变绝非随心所欲的事情。事实上,中国的艺术学院具有浓烈的西方味道,无论是国立艺专,还是北平艺专,当时都吸取了西方学院教学的模式特点,其影响至今犹在。这套体系被人诟病或赞美过,似乎都有一些道理。但是,如今如何改革,却有大讲究。因为缺乏对学院式教学的“历史感”的意识,往往会导致无的放矢或者几近心血来潮,因而所做的一切很快就变成过眼烟云;而一味追赶新潮,则更有可能在缺乏根底的盲目中彻底误人子弟。而且,毕竟如作者所云,“约有千分之五的艺术学生最终会以他们的艺术为生,只有千分之一的人会声名远播到其所在城市之外。”想一想今天中国的艺术“热潮”委实反差得有点耀眼:几乎所有的院校都设有艺术专业。作者在书中提醒的9种无法教的东西,大概可以看作是艺术教育的善意警示。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本小书是写给所有学艺术的学子的。

不过,我个人更愿意把这本书看作是一种对艺术灵性的敬畏观。因为有这份敬畏,才可能谈得上对艺术教学的神圣感。在今天,这种敬畏实在是太重要了。总之,艺术可不可以教,还有很大的讨论余地。这本小书是一种触媒,但愿由此能够引出具有真知灼见的种种有益的话题。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