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多样开放走新路
作为传播知识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高校如何确立创新教育的总体思路并有效地付诸于实践,已成为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创新一直是内在的本质性要求,为了更好地践行创新教育理念,高校的艺术学科教育,也应该在导向定位、培养模式以及路径选择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
创新教育作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需要在一种“传承与发展”的导向指引下进行。创新性的核心思想在于,摒弃了教育中被规范化、标准化,进而被固定化的思维定式,代之以崇尚新眼界、新角度、新方法的思维模式。创新教育的“新”,并不完全是与传统的断裂,而是在现有教育体系基础之上的发展和超越。以艺术专业为例。艺术创新教育是高校创新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阶段由传统型教育向创新型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艺术创新教育不仅要贯彻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品格的宗旨,还担负着推动中国艺术教育观念、技法和制度等方面整体创新的重要任务。
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祖国建设培养具有崇高审美情操的新人。然而不断更新审美标准和内涵的同时,决不能丧失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坚持,不能丢掉勤奋、仁义、奉献的美德。这就是创新品格培养中对传统继承的一种体现。同时要看到,艺术作为最具自主性的文化活动领域,具有创新的优势和潜在要求。今天,随着时代的变革,艺术的形式和种类不断翻新。这就需要艺术从业者具备紧随时代脚步、把握前沿脉搏的敏锐度和创新意识。因此,作为一种具有导向性的教育理念,高校的艺术创新教育就要从更高的水平上,培养未来专业艺术从业者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向善、向真、向美的艺术品位,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发挥和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 教会他们如何在低级趣味与高尚情操之间做出正确选择,从而培养出具有崇高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文艺工作者。
创新教育是要全面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和基础,其实质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增强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因此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需要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要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树立一种“启发、自主”的培养方式,注意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教”与“学”的旧式角色,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实践这样一种新的培养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重视。首先,教师必须构建教学内容创新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拓展自身的眼界,保持授课内容的前沿性、前瞻性。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应该把最新的表现技法、形式、最新的理论学说以及研发的新型器材、工具等具有时代性的内容融入课堂之中。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学科发展状况和最新资讯,这样一来,学生不再满足一种静止、被动的学习态度,而是能够时刻保持一种关注前沿的求学精神。其次,要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高等教育不单纯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夯实,更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以往,以教师授课为主的一言堂,固定了一种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而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更应该体现一种自主创新的独特优势。因此,艺术教育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充满激情地感受生活和世界,从而培养他们体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艺术真正成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把艺术教育从接受和学习知识的行为转化为观察世界― 提出问题―积极思考―独立解决的培养过程,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独立学习的兴趣,发挥自主创新精神的创新教育目的。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高校应该从宏观上选择一条“多样、开放”的发展之路。从这种创新教育的路径选择来思考当代高校的艺术教育,这种开放性和多样性应该系统地体现在许多具体方面。首先,艺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该是多元的。今天,艺术专业的种类正在不断激增,社会发展的要求促使高校艺术教育能够培养更多新型的艺术专业人才,因此专业门类应该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细化。其次,教师的知识背景应该多元化构建。随着专业的细化和发展,原有的艺术门类衍生出来许多新兴专业,因此, 要求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师也要不断夯实艺术基础性知识,并拓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再次,应该设置与本专业相关的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设置。艺术教育中的许多专业都具有一种跨文化的特征,例如我们已经熟悉的摄影和设计专业,需要绘画的知识和功底,而动漫专业也需要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知识。因此,艺术专业可以尝试设置文艺理论、新闻广告等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专业之间也可以共同开设一些相关课程。这样可以增加多样性的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多资源共享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和优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