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体 跨境域 跨时代:国美筹建跨媒体艺术学院
9月,学院金秋。又一批艺术学子即将跨入高等美术院校的时刻,向来领风气之先的中国美术学院,将再次为美术界瞩目。8月24—26日,中国美术学院中层干部读书会在浙江安吉召开。围绕学院发展的现状及未来五年的调整和规划,进行了广泛而充分的畅想和讨论。期间,本报记者赴安吉采访获悉: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将于2010年9月12日宣告正式成立。
据学院领导介绍,这一新成立的学院,是中国美院在学科建制上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整合,由现在学院的新媒体系、综合艺术系、艺术策划系整合而成。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称:这是中国美术学院最新锐的学科集群,它将是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艺术学院”,一个以媒体实验为发动机,全面开展当代艺术教育的学院。在全球范围内,新兴媒体艺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各国艺术教育水准和创意产业活力的重要指标。学术传统渊深的中国美院,在新的历史境域中,为应对世界视觉文化发展态势和创意文化日益增大的社会需求,为进一步推动当代艺术和创意媒体的发展,迈出了又一崭新的学术脚步。
影像、互动、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已然成为影响当今世界的主流媒介。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了艺术创作媒介的革新和对人们的感知经验,也为艺术学院的教学和思路的革新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国美术学院通过充分论证,对现有新媒体、综合艺术、策展系教学进行了有机重构,构筑起了一个全新的当代艺术教学和科研平台。按照许江院长的话说,就是“把各种原先分离的系统聚在一起,让它们彼此激发,为当代艺术和创意文化打造一个全新的‘动力’系统”。跨媒体学院副院长、书记李振鹏告诉记者,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由工作室、实验室以及研究策划部三个教学、研究平台组成。工作室以创作推动教学,以研究深化基础,在学院与社会的互动中,拓宽、加深学生的学术视野和融变能力;实验室则是艺术创作的技术支撑,与教学配合,但又不与教学工作室一一对应,而是有自己的研发使命:致力于在美院成立一个高水平的媒体研发团队;而跨媒体学院最大的特色是设立了一个独立的研究策展部,这是一个集合文化研究、媒体批判与当代艺术策展实践的跨学科机构,在社会思想的意义上思考当代艺术,然后试图从当代艺术中发掘或更新社会思想的界面。高士明强调,跨媒体学院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把艺术实践和社会思想研究交织在一起,艺术家做研究,理论家做实践,当代艺术和社会思想互动共生,水乳交融,共同推动社会更新。“我们的‘跨’,不仅仅是在艺术领域的‘跨’,还是在当代艺术和社会思想之间的‘跨’,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跨’,既是跨媒体,又是跨领域,同时也是跨国际。学院正在上海筹建一个国际艺术中心——跨媒体艺术国际,计划与国际名校如美国帕森斯设计艺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等机构进行联动,将率先在美院实现研究-教学-展示的国际化。艺术创作、媒体实验、文化研究、策展实践,这样一个四维互动的结构,包罗了当代艺术的种种可能。跨媒体学院既是一个教学平台,又是一个研发平台。我们看到了媒体技术的发展对目前世界产生的影响,同时也看到了中国技术革命、媒体革命所产生的可能,跨媒体学院将以当代艺术的创作、实践和研究为基础,兼顾创意文化的生成与开发。”
这种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全球、着眼于实践的眼光和策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众多重磅艺术家的关注。学院最新引进了着名艺术家杨福东担任实验影像工作室主任,着名音乐人姚大钧加盟开放媒体工作室,还有大量的客座教授,如范迪安、张颂仁、卢杰、陆兴华、郑慧华、吴文光、Sarat Maharaji、Raqs Media Collective等当代重要的策展人和学者,都成为学院非常积极的合作者。如许江所说的,跨媒体学院将是一所当代艺术“明星学院”。
杨劲松说,“跨媒体艺术学院的未来,是中国美术学院打造自己文化方式、思想方式、艺术方式的一个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一所“跨媒体”、“跨境域”、“跨时代”的学院,将在未来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中担当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