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学奢侈品管理 先和艺术发生关系
法国国立里昂第三大学博士。2001年起赴法留学多年,2008年回国,现为某培训机构法语教师。在法国学习,即使不对特别深奥的哲学感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关注一些虚无主义或者形态主义的哲学问题。不过,在喻海看来,对法国人来说,这不是生活的一种装扮,而是与自己切实相关的生活,“即便是考试题目,多数也是主管题,让学生答题时有思辨空间”。
在法国学习应该是比较幸福的,语言过关以后喻海开始体会到真正的法国高等教育。这个国家的教育实行高度的中心集权制,优秀的大学多为公立学校,而且是真正的免费教育,每个学期只收取注册费大约200欧元,其余的便是各种生活花费。喻海所在的学校叫做里昂第三大学———这里的学校往往就是城市名加一个数字,最大的数字一般就代表了这所城市有多少所公立的学校。法国里昂第三大学享誉法国及世界已逾一个世纪之久,1973年大学曾重组。这里有2000多名讲师和来自50多个国家的学生。
有些留学生会感觉法国的高等教育很难,在喻海看来,这只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同而已。法国人是比较注重思考能力的,这一点在他们的基础阶段的考试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高考题目”,常常是带有思辨性质的哲学论题。而喻海在硕士阶段的考试是,大多数时候都是主观题,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也不会是机械性的A BC D选择题。这种方式有利于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训练。当然,如果是学文科,一大堆的历史以及特定的词汇会让你感觉摸不着头脑。法语向来以语法的复杂着称,这一点喻海深有体会。
在法国学习奢侈品管理行业的喻海,自然要修习一些与艺术史相关的课程。因此巴黎会是一个比较常去的地方。在这个国家学习生活久了,会不由自主地对艺术或者哲学发生兴趣。徜徉于巴黎大大小小一两百个博物馆之间,每周都有一些相关的活动。对于生活在巴黎的人来说,周日商店不开门,很多人便会选择去博物馆看一看。他开玩笑地说,即使是一头猪在那里也会被熏陶成一头有文化的猪。法国人喜欢在咖啡厅里坐着喝咖啡聊天,“他们那里普通的咖啡就一两欧元,挺便宜的”。
法国历史悠久,但在艺术上或者文化上不会固步自封。相反,它只是延续了一种传统,就像中国文化一样。由于中国学生和法国学生同样享受优惠的医疗保险,没有后顾之忧,加之又有住房补助,大家的生活都不算窘迫。所以利用假期,他们会游玩许多着名的城市。本来抱着游学心态的喻海,自己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学术的人,但是在硕士毕业后接到导师的问候“你要不要再继续读下去”时,他就顺理成章地留了下来。
在许多人眼里,法国人的傲慢有些搞笑,这可能来源于他们在欧洲社会中历史的悠久以及文化上的成就。因此他们会“瞧不起”很多人。跟喻海身边的一些朋友接触,会发现许多人对美国并不感冒,他们有自己思考先进与潮流的方式。在喻海留学的期间,他就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希拉克带头反对伊拉克战争,而美国人则常常在电视上宣传,大家都不要去法国旅游。这种互相掐架的东西,体现了文化上的差异。不过,在喻海的眼里,这种傲慢也并不绝对。假如一个人喜欢交朋友,只要不要像许多中国孩子那样腼腆,在法国可以很容易就结交到一些不错的朋友的。有时候走在大街上,你随便找人搭讪他们也都会跟你聊个没完。在大学校园里,年轻人其实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没什么分别,都非常开放。
和一些欧洲国家一样,这里的很多活动都需要预约,只不过可能更变本加厉一些。比如说,请人吃饭要预约、去银行办事要预约、修车要预约、找医生看病要预约,甚至连理发也要预约。在法国,如果事先不预约,对方就会觉得你没礼貌,至少有点儿怪;其次,没有预约,你去后常常会吃闭门羹,对方或许还会振振有词:“我正在办事,这会儿没空接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