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罐的底款,为什么写“天”字呢?
成化斗彩中,有没有跟鸡缸杯齐名的品种呢?
有,天字罐
斗彩缠枝莲纹罐
罐直口,丰肩,圈足。口外有青花双弦纹两道,均填以黄彩。肩上以青花绘下覆莲瓣纹一周。罐身以青花绘缠枝莲花6朵,茎、叶为绿色。胫部绘一周上仰莲瓣纹,近足处有黄彩及青花弦纹各一道。
足内青花楷书“天”字,俗称“天字罐”。盖平顶,中央青花绘图案式团莲一朵,上敷红彩,外环以青花双线,线内填黄彩,盖边饰青花卷枝纹一周,近口处亦绘青花双线一道。
此罐造型端庄秀丽,色彩鲜艳柔和,是明成化时瓷器的典型器。
天字罐的底款,为什么写“天”字呢?
有很多种推测。一般说来,还是根据过去编排文件的方式,按照《千字文》排列,排在第一的是“天”字。
天字罐历史上就特别珍贵。乾隆时期有一段记载,乾隆九年6月19日,由养心殿造办处发来一个缺釉成窑天字罐,并传旨:
着将缺釉的天字盖罐一件,着交唐英补釉。如补得,补好送来;如补不得,不必补,仍旧送来。钦此。
乾隆皇帝够小气的。他说:我这儿有一个缺釉的、有毛病的天字罐,你唐英得把这个釉给我补上。如果你补得上,你就补;补不上,你还得给我拿回来。
唐英看到谕旨以后十分紧张,他把这个罐带回景德镇,琢磨怎么能把釉补上。隔了几个月,他重新做了三对,连同圆罐,一起带回给了皇上。唐英写了如下的奏折:
奴才伏察发到天字盖罐,系属成窑,迄今年久,火气消退,若将缺釉之处补色,必须入炉复火。恐炉火攻逼,于旧窑质地实不相依,是以不敢冒昧补釉,谨赍(发机音,送的意思)至窑厂,仿照原罐款式大小,造成三对,恭折送京,并奉发原罐一并赍进,伏祈皇上睿鉴。谨奏。
(画外音感慨)唐英不愧是名臣,办事能力和情商都是一流的,这份奏折值得如今的白领90后学习体会,升职神器。
唐英把过程说的清清楚楚:他拿到这个罐的时候,检查了一遍,“系属成窑”。唐英为什么特意这么说呢?他怕万一中间有人调包,拿了一个假的给他,到时候还不是有杀头之罪?所以他承认拿到的是成窑天字罐。
他接着说:这个罐子年久了,火气消退了。皇上让我补釉,唯一的办法就是补上釉以后,重新入窑再烧一遍。但我有一个担心,所有瓷器二次入窑的时候,都有可能烧裂。万一这个珍贵的天字罐入了窑,烧裂了,怎么跟皇上交待呢?
想来想去,我都不敢冒昧的补釉。于是,我就照着这个罐的样子,给皇上做了三对。然后写了这份奏折,连原罐,一并送回宫里。皇上您那一双慧眼,好好看看,我仿的跟原来那个意思是不是差不多?
奏折都是皇上看的,皇上的御批多具体啊,说明皇上很重视这件事。看完唐英的奏折,乾隆大笔一挥,写了一个字:览。
斗彩海水异兽纹罐
罐直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圈足。通体斗彩装饰。腹部绘四只海兽及海水江崖、朵云纹。肩与近底分别绘下覆、上仰蕉叶纹。外底署青花楷体“天”字款。
此罐胎体轻薄,透光度强,从内壁可窥见外壁的纹饰。装饰以红彩和青花为主色,黄彩和绿彩为辅,明丽悦目。画面海水汹涌,浪花飞溅,海兽形体由象头、狮身组成,腾空而起,凶猛异常,体现出明代成化时期景德镇御器厂制瓷工匠高超的绘画技法。
此罐因外底书“天”字,俗称“天字罐”,是成化斗彩瓷中的名品。这种成化斗彩天字罐一直珍藏于宫中,清雍正、乾隆时宫廷档案中称之为“成窑五彩罐”或“成窑天字罐”。除海水异兽纹,有的天字罐以海马纹、海水龙纹、缠枝莲纹等做主题纹饰。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
罐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盖平顶无纽。罐外施斗彩纹饰:肩部及近足处饰仰覆蕉叶纹,腹部饰海水双龙纹,盖顶饰海水龙纹。
此器胎体细腻洁白,釉汁莹润平滑,红、绿、黄诸彩搭配,谐调亮丽。罐盖与罐体的色彩和纹样有别,是清雍正时期所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