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画——学问之道
2011年《中华书画家》特别向中外读者推荐陈一文老师的绘画艺术,这本由国务院参事室主管的国家艺术类专业期刊,在文中的特别推荐语写道:“陈一文是一位研究型画家,他的作品散发出一种阳刚、奇秀、深沉、强悍之美,这种既熟悉又陌生、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画家在坚实功力的基础上,赋予作品的精神品位和在绘画本体价值方面所做出的深入思考和有益探索。”
文中的陈一文老师就是江西画院原常务副院长,如今这位荣誉满身的艺术家却很低调地居住在景德镇一个僻静之地,黙黙研究着瓷画和学术之事,践行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与信念。以其对传统美术、现代艺术、陶瓷绘画的研究成就,建立了他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独特的、难能可贵的学者专家型艺术家地位。
陈一文老师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后接受祖囯挑选成为了一名觧放军干部,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复员后又考入江西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中文与美术创作。后在地区美协任主席,1987年调入江西画院。陈老师是位勤奋刻苦的艺术追求者,数十年来作品曾42次入选全国各类大展并23次获金银铜奖,获省内一等奖或金奖逾20次。作品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2007年,经朋友动员,陈一文老师重新回到阔别40余年的景德镇,开始转型瓷画创作,将数十年在美术创作中所积累和练就的内在实力以自己的特质一一呈现于瓷画之中。作为长期从事美术创作的艺术家,回到景德镇决非是要做一个画瓷的匠人。画什么?如何画?怎样定位自己的艺术坐标,是契入瓷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正是这样一位学者型艺术家,在进入瓷画领域后,便对瓷画创作进行宏阔的理论思考,对其历史与现实展开研究与探索,先后撰写出《康熙釉上五彩装饰虚静空灵论》、《华丽转身与历史机遇》等多篇文章,形成了他颇具前瞻性、先锋性与开拓性的瓷画理论学术见觧。陈老师认为:“中国以瓷命国,在世界享有极髙声誉,瓷上绘画理应是真正的中国画,这是符合历史逻辑的。但瓷画至今还处于非绘画主流状态,这是历史与时代的误会,但决不是瓷画最终的宿命。瓷画应是绘画的组成部分。因此,瓷画也不仅仅是一种工艺的简单呈示,而无视陶瓷工艺作为绘画语言的属性而奢谈瓷画则如缘木求魚、南辕北辙。瓷画欲实现艺术地位的提升,就必须以自己特有的技艺语言去体现出一种时代的精神气度、文化特质与使命担当,创作出能与别的绘画形式在审美髙度上相平衡的作品来确证自己。”陈老师还说:“在文化艺术转型期的中国,瓷画家应该参与到中国文化建设和艺术价值重构中,通过新的语言转換,给当代提供一种新的审美物种。瓷画在这种当代性转換中湼槃,从而获得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