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眼中的现代官窑——民国瓷
国瓷器尤其是艺术瓷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中国数千年陶瓷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改进,瓷绘名家艺术个性的释放和发挥,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影响,现代绘画形式的感染,社会风气民主化、平民化、人本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上流社会的各种特殊需求等,民国瓷器在品种的创新和开发方面、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方面,成绩可观,硕果累累,充分体现出古今相交、中西相融、雅俗共赏的时代文化特色。
民国“御瓷” 藏家眼中的现代官窑
官窑是由官方营建或主持烧造的瓷窑,随着清王朝的覆灭,绵延数千年的官窑制度也告终止。民国时期的一些统治者为了给自己或统治集团装点门面,也曾指定专人,设计专门样式,特意制作过成批的专用瓷器,其质量和水平并不亚于封建时代的官窑瓷器,完全可以称之为“现代官窑”、民国“御瓷”。
在多种民国官窑中,袁世凯特制的“洪宪瓷”是最有名的。他效仿以往的皇帝,命令景德镇烧制精瓷,以备御用。景德镇陶瓷网。为此,他从故宫中选择出雍正、乾隆、嘉庆等各朝瓷器精品做样本,命郭葆昌筹办洪宪御窑,还想重建御窑厂。一种说法是,原定要生产4万件瓷器,但因时间等原因结果只完成了6000件。这批瓷器除增加一些新的造型外,基本沿用传统制作工艺,但彩绘比清代瓷器更胜一筹。为袁世凯特制的“居仁堂制”款的粉彩瓷器,都具有清代宫廷用瓷的风格。袁世凯灭亡后,主事者为了收回本钱,将未烧成的洪宪瓷底款改写为清代雍正、乾隆等不同年款,因此这批“洪宪瓷”中有些造型、工艺虽然完全一样,但却有雍正、乾隆等不同的底款。后来有人将一批“洪宪瓷”转往香港,香港着名文物鉴藏家杨铨先生便将这批共600余件的“洪宪瓷”悉数购得。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杨铨把家藏的5542件珍贵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广州市政府,这里面就有那600余件“洪宪瓷”。
当代民间藏有一个粉彩碧桃胆瓶,为袁世凯“洪宪”年间制作。
“珠山八友” 引领民国瓷行情
在京、津、沪等大城市,“珠山八友”等名家的作品引领民国瓷器行情,其价格成倍增长,已经成为一些重要拍卖会瓷器专场的重头戏。“珠山八友”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艺术流派,开辟了陶瓷装饰与陶瓷绘画相结合的新天地,将粉彩绘瓷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于“珠山八友”的具体成员,据“珠山八友”中最年轻的艺人刘雨岑回忆,当年参加月圆会经常一起论画的艺人有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程意亭、徐仲南、田鹤仙、刘雨岑八人;而“珠山八友”的另一位成员王大凡则回忆为王琦、王大凡、毕伯涛、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邓碧珊、何许人八人,而无徐仲南、田鹤仙。实际上,“珠山八友”与“扬州八怪”一样,是指一个画家群体。他们主张画必有意,画风与书法款识多追求清代“扬州八怪”的风格,戮力把诗、书、画、印与制瓷工艺完美地融为一体,成就斐然。“珠山八友”生前就名扬海内外,特别是在港澳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他们的瓷艺作品备受推崇,价格不菲。 作为当时绘瓷领域的顶尖人物,“珠山八友”各有所长,各显其能,各领风骚。如王琦擅写意人物,邓碧珊工鱼藻,徐仲南精松竹,田鹤仙专梅,王大凡专人物,汪野亭尤工于青绿山水,程意亭擅山水花鸟,刘雨岑草虫尤为一绝。即使同画一种题材,他们也能发挥各自的文化修养、运用各自的艺术技巧,绘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