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婺州窑火重燃
陈新华,号华泥居士,1955年出生于浙江金华。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传统烧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浙江青瓷中青年十大名师、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副会长、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所长。
1973年5月赴龙泉瓷厂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为师;2014年8月赴沈阳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关宝琮为师;1974年进修于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1977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学习陶瓷美术设计专业;1980年毕业后分配于金华古方美术陶厂工作。2004年创建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致力于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创新发展婺州窑陶瓷文化事业。设计创作当代婺州窑作品获得国家级金奖18个、省级金奖14个。
著有并出版《传统婺州窑工艺技术的研究》、《古婺遗韵》、《婺州窑的衰落社会历史文化原因分析》、《婺州窑工艺与鉴赏》等著作。
陈新华当代婺州窑作品釉色纯真、品格高雅、章法有度、古风扑面,既体现了造型稳健婺润雅致风格,又彰显其阳刚雄壮气势。多年来倾心于中国历史名窑婺州窑文化的研究与领悟,并充分吸收博大精深的古代陶瓷艺术的素养,其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给中国当代陶瓷美术界带来了一股既秉承传统又张扬个性的清新艺术之风。
中国陶瓷享誉世界,其源在于文化之美。诚然,陶瓷原本只是生活用品,但在漫漫历史中,在中国瓷器身上,积淀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民族精神以及观念化的想象,将之一代代地凝结于瓷器之上。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传递着我们民族的天地观、人生观、宗教观和阴阳五行观。与其说瓷是中国的象征,不如说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确切些。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制出了无数的陶瓷种类,有如雪的白瓷、似玉的青瓷、炭般的黑陶等。或许是因为血脉里还藏着最原始的记忆,在看到婺州窑原始青釉瓷时,总忍不住激起民族的历史情怀,以及为那宛如生命胚胎的陶瓷,献上最真挚的情感。
婺州窑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婺州窑之名称,始见于唐代。唐时,金衢盆地属婺州,婺州窑创烧于东汉,窑系范围为现在的金华市、衢州市一带及周边地区,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有“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的排名,足见婺州窑在当时的地位和声誉。目前,婺州窑古窑址已发现600多处,其中的金华瑯琊铁店窑古窑址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婺州窑的窑址之多、连续烧制时间之长,无愧于它作为六大青瓷窑之一的美誉。可惜婺州窑在历经了唐宋的鼎盛期后,于元、明、清几代渐趋衰落。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古婺窑火还能不能在今天重新燃起,历史留给了人们一个巨大的问号。
作为婺州人,同时又从事陶瓷技艺多年的陈新华,毅然决定担负起这个艰巨而又伟大的历史使命。2004年,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挂牌成立,标志着古婺窑火新的传承掀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陈新华如何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1973年,陈新华高中毕业进入金华古方陶瓷厂工作,开始了他40多年的陶瓷艺术生涯。幸运的是,他刚踏进陶瓷界的“大门”就遇到了他一生的恩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徐朝兴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给后辈们,还要求他们学习更多与制瓷技术相关的知识。陈新华一直念念不忘徐朝兴大师从当初到如今对他的悉心指导。
1974年,陈新华到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一年,师从傅维安、应真华、沙志迪、陈长庚等教授学习陶瓷雕塑。1977年,陈新华又被推荐进入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陶瓷专业学习,师从邓白、李松柴、陈淞贤、冯罗铮、高建新等教授研习陶瓷制作工艺。陈新华毕业回厂后,从设计部主任、副厂长一直干到了厂长。他在工厂期间设计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华东地区和全国的展览并获奖。1985年,他荣获由轻工业部颁发的“在稀土推广应用中作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几十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为其在技、艺两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丰富了人生经验,磨砺了意志。在俆朝兴的鼓励和帮助下,陈新华在多年研究婺州窑的积累中踏上了恢复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和重现婺州窑风采的漫长历程。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成立后,陈新华专心致力于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创新发展婺州窑陶瓷文化事业,2007年研究成果《陈新华传统婺州窑烧造技术》通过国家级专家认证,“婺州窑传统烧造技术”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婺州窑传统工艺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项目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这标志着千年古婺窑火的重燃点亮了“火炬”。
在陈新华的心里,当代婺州窑陶瓷创作之路,既要坚持传统,又应追求现代艺术的创新。他本人就依托于从事陶艺制作数十年来练就的扎实陶瓷工艺技术,加上对千年婺州窑各朝各代生产与制作工艺的研究和领悟,创造出了既有古代婺州窑陶瓷造型风格和釉色特征,又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的艺术风格。
为能创造出既有千年古韵之风,又能领略现代鲜活的艺术元素,陈新华提出在婺州窑陶瓷的创作过程中,必须以传统的回归为执著的艺术追求,以现代生活、文化、艺术和审美情感为连接点,借用手中的瓷泥与炉中的烈火,找到一个用陶瓷艺术来表现充满个性化的艺术创作体验和追求的途径。陈新华的“新婺州”把传统和创新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婺窑古韵三重奏》,采用3种不同造型的组合,形成有节奏的高、中、低配置,外表装饰用跳刀、刻花、贴铺首的手法统一,整体施原始青釉,既端庄,又活泼。作品在传统中又有创新。虽然大小不一、造型不一,但3个作品竟能浑然合为一体,就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玄说。该作品在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品博览会上获得“天工艺苑杯”特等奖。《古婺遗韵》,作品采用传统婺州窑,贴、塑、刻、划、印、跳刀等综合技法制作。造型古朴、釉色耐看、遍体纹饰。如婺州乳浊釉窑变釉装饰艺术,既有堆塑技巧又包含了施釉的技术,这就要求制陶者有丰富的陶瓷知识和娴熟的雕塑技艺。该作品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金奖。
建一座婺州窑博物馆,把婺州窑历代精品重现于世人面前,成为陈新华完成恢复婺州窑传统烧造技艺大目标后的又一大新目标。经过几年筹划与建设,2013年11月28日,婺州窑陶瓷博物馆在金华古子城亮相,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建筑。博物馆的前身是金华武义一座清代的老宅,从保护古建筑的目的出发,老宅的每一根梁木、每一块石砖在拆下来之前都编了号,一一标注在相对应位置的古宅图上,历经5年的移植、修缮、装修,老宅以博物馆的新面貌重现在世人面前。
博物馆内陈列着自东汉以来各朝各代的婺州窑藏品,其中有馆长陈新华非常钟爱的两件藏品,一件是出自东汉的“青釉划花弦纹尊”,一件是出自西晋的“青釉堆塑人物谷仓”,称得上是古代婺州窑藏品中的精品。博物馆内,100多件出自陈新华之手的当代婺州窑作品与古代婺州窑藏品同样吸引人。陈新华在古代工艺基础上,融进现代人的审美理念,赋予作品精神和情感,使婺州窑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他把古人的瑕疵化为绝活,使跳刀成为特色纹饰;又削繁为简,使堆塑造型简洁大方。他创作的婺州瓷,纹饰丰富、手法多变、大气自然、古朴耐看。大则如婺剧豪放粗犷,精则如婺学严密细致,纤细则如婺女亭亭玉立。
其实在接受婺窑之时,陈新华就发过誓:“婺瓷不兴,不复留发。”他跋涉山水,遍求婺窑艺人,并埋首寻觅婺瓷的烧制奥秘。功夫不负有心人。失传的千年古婺窑火竟然在陈新华的手上重新点亮,并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这为古婺窑火新的传承掀开了历史性的一页,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婺州窑不仅仅是金华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财富,陈新华所作出的贡献惠及千秋万代。
“我们当代艺术家的责任,不仅仅是保护、整理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而是努力以当代的、发展的、全面的精神与视野,重新解读文化发展脉络,吸取传统文化精髓,对传统文化做创新的、具时代前瞻视野的诠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何让婺州窑在古婺窑废墟中涅槃新生?如何让婺州窑文化走出狭义的地域性文化,从而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如何使国民、使世界了解古婺州窑传统文化……”陈新华在一路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