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物馆入藏日本回流陶瓷精品
唐人的沙漠之舟
利国显认为,盛唐之盛除了社会安定和人民富裕而外,更有唐人对外开放、与异域大规模贸易的气度。当年这种对外开放的依据,一是依稀尚存的古丝绸之路的种种印记,一是现存于典籍、书画、雕塑中的写实。例如,许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三彩骆驼,是比较常见的,它们身上往往驮着的物件就是明证。
这次入藏一件三彩骆驼,高59.3厘米,就是常见的双峰驼,它双目圆睁,炯炯有神,昂首,口部微张,前腿直立,后腿撑地,一副顽强、彪悍、强健的样态,似乎于沙漠中昂然前行,头、颈、双峰和鞯部施釉,双峰、头、颈部为褐釉,双峰为白釉,鞯部施黄、绿、白三色釉,两峰之间的驼囊上搭挂丝绸、水壶等物,丝绸在西域诸国是珍贵稀罕之物,可以换回西域的奇珍异物,水壶则是大漠之中旅人的救命之源,驼囊上装饰着脸谱的图案。这件骆驼,分明述说着大唐帝国辽阔的疆域、江南丝织业的进步与发达、西域沙漠瀚海之中商人与坐骑的贸易之旅。
珍稀的三彩白马
利国显指着一件三彩马俑说,“它十分珍贵,高56.5厘米,长59厘米,造型生动传神,塑造细腻准确;通体施白釉,昂首挺立,双耳竖起,鞍具羁辔齐全;桥形鞍、胸带、羁辔饰以绿釉,装饰简洁悦目。国家一级文物。”
利国显认为,唐三彩马是三彩中的瑰宝,在三彩马中,白釉马又十分罕见,其共同特点头小颈长,膘肥体壮,骨肉匀称,充满活力。最近在深圳博物馆新馆“三秦瑰宝——陕西出土周秦汉唐文物展”展出的四匹唐代彩绘陶马,分别以啃蹄、嘶鸣、勾首、行走等姿态呈现,吸引了无数观众,产生强烈共鸣。
唐代官府和民间都很重视马。唐太宗李世民将骑马狩猎视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着名的昭陵六骏就是他让阎立本画出样本,命工匠雕刻而成的;唐玄宗曾选西域、大宛献来的骏马令画师摹绘。他还让太仆卿王毛伸和少卿张景顺主持畜养良马,数量多达四十多万匹。玄宗赴泰山祭祀,布置牧马跟从,“色别为群,望之如云锦”。“又教舞马百匹,衔杯上寿”;诗人李白吟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之千古佳句……唐代尚马之风可见一斑。这些都无疑为唐代马俑的塑造,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唐代的能工巧匠,以其熟练的技法,灵巧的刀工,简练的线条,以及对马匹性情深刻细致的观察,从而塑造出了无数“瑰丽多姿,绚烂多彩”的唐马形象。这件三彩白马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