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陶瓷业之殇——陶瓷砖国抽福建13家企业上黑榜
又是尺寸不合格,又是吸水率不合格,又是破坏强度不合格!几年来,福建省每一年都有批量陶瓷企业在国家抽检中倒在这三大指标上。在今年,又有13家陶瓷企业的上了黑榜,主要不合格指标还是这三项。尺寸、吸水率、破坏强度仿佛成了福建省陶瓷业难以逾越的“三座大山”。“其实这是三个重要又很容易达到的指标,但要求企业在质量管理上做细,做到位,在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一位长期观察陶瓷业发展的业内人士听闻这一事件后,很无奈,“福建的企业在细节管理上还真得要下点苦工夫,不然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带着对福建陶瓷业的关切与质疑,尤其是带着福建陶瓷业为什么多年来“沉没在同一条河流中”的好奇,本报记者对行业协会、专家、资深观察员、当事企业进行了调查采访。
陶瓷砖国抽34种产品不合格 福建独占13种
据国家质检总局消息,总局于11月3日向社会发布了2010年第三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公告,公布了对12个省、直辖市185家企业生产的185种陶瓷砖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34种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个别产品“放射性核素”项目不合格。在此次抽查中,福建共有13家陶瓷企业的13种不同批次产品被判定不合格。
根据公告显示,福建省13家陶瓷企业的13种不同批次产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尺寸、吸水率和破坏强度这三项指标上,这一情况跟往年基本相似。一位陶瓷行业资深观察员告诉记者,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年年抽检后都说以后会重视,可年年都出同样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思想上的不重视。
福建陶瓷企业的“无所谓”
尺寸、吸水率和破坏强度等三大指标再次成了福建陶瓷的“绊脚石”,尤其是此次抽查中一些业界知名企业名列“黑榜”更是引人关注。因此,本报记者于11月17日纷纷致函相关企业,希望了解相关企业就此次抽查不合格原因。然而,多数企业面对采访却不予以理会,要么以负责人不在不清楚状况予以推脱,要么就是干脆不接电话,或者粗暴的挂断记者拨通的采访电话,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的回答根本就是不负责任的话,让人深感震惊。唯独只有“碧圣”“小虎”等少数企业给予了积极的回复。企业集体噤声或冷漠处置的背后,是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漠视,还是对舆论监督的有意无视?我们无从知晓,只是对福建陶瓷整体“无所谓”的姿态感到不可思议。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国抽结果公布或许并没有对企业的市场与销售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企业看来没关系。但从行业发展来看,这将是极为不利的。陶瓷行业特别是建筑陶瓷行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任何危机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生存出现问题。不能正确意识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企业也将失去竞争发展的基础,将会被市场抛弃。
质量是产业升级的基础
目前,中国的陶瓷行业面临着“内忧”与“外患”,国内市场竞争甚至厂区之间的竞争犹如战场拼杀,来不得丝毫的松懈;国外的贸易壁垒与纠纷让出口形式难以明朗,存在很大变数。如何突破内忧与外患,这成为如今摆在陶瓷从业者面前最最重要的课题。不论是厂区所在地方政府,还是行业协会与专家,都一致认为,产业升级才是出路。而在陶瓷行业来看,专家表示,技术创新很重要,但质量绝对是基础。
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叶少芬秘书长告诉记者,这几年,协会一直在引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工作。比如,多方协调,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大力推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工作;大力支持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和企业管理建设;积极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标准的起草与制定等等。叶秘书长就此次国抽事件表示,福建多家企业不合格有多种原因,不管怎样,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协会会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来引导企业加强质量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
一位长期跟踪报道福建陶瓷行业发展的媒体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节能减排与产业升级可以说是目前福建陶瓷行业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目前各种情况表明,福建陶瓷行业的发展面临很大机会,有可能成为将来国内7大陶瓷厂区的领头羊。福建陶瓷业的产业升级行动和节能减排工作正在朝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
据了解,福建陶瓷行业在厂区承接能力与消化能力建设、企业技术创新、资本运做、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经过几年精心的培育,福建省陶瓷行业出现了一批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品牌。但专家表示,“问题与优点同样突出”,这一去年有关专家对福建陶瓷行业进行调研诊断后得出的结论到目前同样没变。尤其是,福建陶瓷行业对质量问题的不重视,对危机意识的模糊,对企业细节管理的漠视,这都是极大的隐患。如果企业不加以重视和改进,必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那么福建陶瓷这座精心建设起来的巨大而又华丽的殿堂将随时轰塌,留下一声叹息。福建陶瓷欲借产业升级成为引领行业的愿望也将成空。
企业对采访的态度难以理解
11月17日,记者致函相关企业;11月19日,记者致电已致函的企业了解相关情况,部分企业以采访函没有收到为由,要求重新发函;而“鸿新”、“仙梅”等企业则以负责人不在为由,稍后回复。记者致电“前兴”时,接听电话的女员工却以“负责人不在,自己也不清楚是否已经收到为由”为借口欲挂断电话,在记者的要求下,她答应重新接受采访函,然而当记者再次欲将采访函传真过去时,对方确始终不予接收。
福建省晋江市小虎陶瓷有限公司回复称:“我司于7月份收到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我司进行抽检的60mm*200mm细炻外墙砖产品检验尺寸不合格通知。因此批产品是我司已抽检不合格待处理销售产品,现我司已对此批产品尺寸重新进行校对检验。”
此外,福建省晋江市碧圣建材有限公司针对本报的采访函给予了积极回应。11月22日,本报收到来自“碧圣”的传真。这是一份“碧圣”于2010年11月2日发给“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整改报告”。在报告中,记者看到,“碧圣”早在2010年10月27日就在接到晋质技监[2010]第166号《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责令整改通知书》后,公司上下高度重视,主管副总经理召集了技术、质量相关部门,及时对不合格批次产品的吸水率项目对照国家相关标准及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积极进行整改,并已于11月2日整改完毕。报告还指出了该公司采取的应对举措:“碧圣”领导层立即组织公司相关人员对该批不合格产品进行降级做“处理品”处理,以标示清楚隔离防止混淆;并在生产时对各个工序环节加强监督和控制。此外,“碧圣” 品管部还对其他规格产品加大抽检力度,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优化与应用多种方式过程控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通过检测数据的手机与分析,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并强化公司全员质量意识,以期达到事前预防的效果。
相比“碧圣”的积极回应,“前兴”“协辉”“一条龙”等企业的回复让人难以理解。
“前兴”“协辉”“一条龙”面对采访的反应让人愕然。当记者拨通了“前兴”一林姓经理的电话表明采访来意后,对方就声称“现在没空”;约一个小时后,当记者再次拨打对方电话时,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当记者拨通“协辉”公司电话时,接听电话的女子声称老板出差,“我是新来的,不清楚状况”。当记者欲继续追问时,对方匆匆挂断电话。“一条龙”一男员工在接到记者的去电时,记者刚表明身份,对方二话没说便粗暴的挂断电话,尔后,记者连续多次拨打,对方却一直不接听电话。
此外,“仙梅”“华泰”“树林”“钱埔泉盛”等企业的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而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没有得到对方任何形式的回复。
附:不合格企业名单和指标
福建陶瓷企业被抽检不合格产品分别为:
福建省晋江万利瓷业有限公司生产的“WANLI” 牌(60mm×200mm E04252,2010-5-20)的尺寸,吸水率,破坏强度不合格;
福建省南安市协辉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协辉”牌抗冻砖(G2416 200mm×400mm,2010-6-20)的尺寸、破坏强度不合格;
福建华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华鸿”牌木纹仿古砖(600mm×900mm,2010-4-19)的吸水率、断裂模数不合格;
福建省晋江市内坑鸿新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Hongxin”牌通体砖(45mm×145mm 1401#,2010-6-18)的尺寸不合格;
福建省晋江磁灶钱埔泉盛建材厂生产的“国邦”牌釉面砖(200mm×400mm,2010-4-25)的尺寸、吸水率不合格;
晋江市树林陶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泰宝山”牌通体文化砖(200mm×400mm,2010-6-12/2483)的尺寸、吸水率、破坏强度不合格;
福建省晋江市小虎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小虎”牌细炻外墙砖(60mm×200mm,2010-1)的尺寸不合格;
南安市一条龙陶瓷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条龙” 牌通体外墙砖(45mm×145mm,2010-6-26)的吸水率、破坏强度不合格;
晋江前兴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高迪”牌文化石系列釉面砖(200mm×400mm,2010-5-29)的尺寸、破坏强度不合格;
福建省闽清恒源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恒源” 牌釉面内墙砖(250mm×330mm,2010-6)的破坏强度、断裂模数、抗釉裂性不合格;
晋江市仙梅建陶有限公司生产的“仙梅”牌仙梅瓷砖(2120 100mm×200mm,2010-4-20)的尺寸不合格;
福建省南安市九洲瓷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九洲龙”牌九洲劈开砖(6475 60mm×240mm,2010-6-18)的吸水率不合格;
福建省晋江市碧圣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碧圣”牌通体外墙砖(45mm×95mm×6.0mm,2010-5-21)的吸水率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