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陶瓷艺术的视觉盛宴亮相世博
5月11日,“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上海展”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隆重开幕,168件陶瓷艺术精品在展馆中精彩亮相,本次展览持续到15日,上海市民和中外宾客将在会欣赏到一场陶瓷艺术的视觉盛宴。
本次展览集结了宜兴陶瓷最高、最好的艺术品精品,紫砂爱好者和收藏者将会有幸看到1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顾景舟、蒋蓉、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谭泉海、汪寅仙、李昌鸿、鲍志强、周桂珍、顾绍培、何道洪。另外,展览展出的168件(套)紫砂、均陶、青瓷、精陶和美彩陶作品均经过严格地遴选,包括了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省工艺美术名人以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中部分获奖作品,确保了本次展览的典型性、权威性和代表性。
此次展览作为世博期间重大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的光临。昨天的开幕式上,着名作家余秋雨、学者钱文忠、周立波、着名主持人曹可凡都表现出对紫砂文化的浓厚兴趣。
其实,宜兴紫砂与世博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从1911到1937年间宜兴紫砂参加了五次世界博览会并均获头等奖、金质奖章、银质奖章、特级优奖等。此次展览展出了宜兴紫砂历史上在国际性展览中获奖的6件作品,如在1910年“第一次南洋劝业会”上获金奖的范大生“大柿子壶”;1915年美国巴拿马国际赛会获金奖的程寿珍“掇球壶”:1926年,美国费城艺术博览会上冯桂林的“松鼠葡萄壶”获金质奖;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上获优秀奖的朱可心的“云龙鼎壶”;1984年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获金奖的李昌鸿、沈蘧华夫妇的“竹简竹具”和顾绍培的“百寿瓶”。
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告诉记者,上海的海派文化与宜兴的紫砂文化交往密切,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许多文人雅士、社会名流、收藏家、鉴赏家就积极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制作和书画装饰,留下了传世珍品和文化佳话。
宜兴是久负盛名的“中国陶都”、“书画之乡"。典雅端庄的紫砂,如冰似玉的青瓷,古朴凝重的均陶,坚致美观的精陶和姿色绚丽的美彩陶,被世人誉为陶都的“五朵金花”。尤其是宜兴紫砂,它发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鼎盛于当代,在数百年的薪火相传中,紫砂壶艺“冠绝一世,独步千秋”,成为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许多精品为国内外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竞相珍藏。宜兴紫砂制作技艺在传承和发展中续写了它的辉煌,2006年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紫砂文化,近年来,宜兴市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如建设宜兴紫砂陶艺遗产保护区,逐步对原料基地、采料遗址、历史街区和窑址等进行保护和集中展示;用书面文字、图片和影视相结合的办法,对手工紫砂陶制作技艺进行录音录像,采集众多优秀紫砂艺人的创作和生活场景;对手工陶艺艺人给予经济补助,鼓励他们收徒,培养手工陶艺的传承人,以人的传承来保证工艺的传承;成立宜兴紫砂陶艺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为传承、保护和发展宜兴紫砂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