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红绿彩瓷器有价难求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882年前的金人统治中国北方广大地区达120年之久,长于北宋在北方的统治时期。女真人入驻中原后,采用了灵活积极的开放式民族融合政策,促进了金代文化艺术、陶瓷工艺和科技的创新。女真人在积极恢复融合汉族文化的同时,还开创了我国宗教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新局面,使中国传统文化、陶瓷艺术、民风民俗在金代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甚至影响至今。金代红绿彩瓷器就是这一时期的陶瓷艺术精品,具有极高的收藏投资价值。
金代红绿彩瓷自上世纪90年代起,才逐渐被学术界、收藏界所重视,但就其创烧年代、主要窑口分布情况众说不一。
金代北方女真族的姓氏,分为白号之姓和黑号之姓,因此,女真族崇尚白色,黑色次之。金代瓷器艺术风格是有选择的在北宋和辽的耀州窑、磁州窑、定窑等窑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两宋时期以青瓷为主的格局,继承了辽瓷的部分特点,主要以磁州窑彩瓷系列和定系白瓷为主。结合日本长谷部乐尔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自唐到宋磁州窑开始生产民用的生活器皿,北宋晚期开始出现多样的制作风格,并烧出了多种白底黑花的精美制品。有明确年款的遗留作品,根据白底刻划黑花纹饰流畅,纹样粗放等特点,可断定为12世纪后的产品。白地黑花制品,有一件可作重要比照物的是上海博物馆藏的虎形枕,枕底面写有"大定二年六月廿六日口家"墨写文字。另外几件"张家枕"或"张家造"款的瓷枕均可看作12世纪后期或13世纪初的作品。山西侯马金墓出土一件碗心内写有"清"字的红绿彩碗,该墓用砖所刻大安4年(1212)题证,通过此砖刻文可推断为13世纪前半期作品。根据一些器物上有"泰和"、"正大"铭款,可以定为13世纪初到中期制作的金代红绿彩。近来,学术界论证的大部分原定为宋定窑、钧窑器物也已被重新认定为金代,其根据也与上述推理相同。
根据多数研究者的资料统计,金代红绿彩瓷的主要窑口分布有30多处。主要有河南鹤壁窑、禹县扒村窑、曲河窑,山西高平八义镇窑、磁村窑、山东德州窑等。从金代疆域地图上我们还可以看出,所有发现烧造红绿彩瓷的窑场,都分布在金朝版图中,而且经过认真对比,上述几处窑场所烧制的红绿彩瓷又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普遍存在画风简洁,快速,纹样翻转笔划很少,显示出金人豪放的性格,这种画工在整个金代一直流行,也是金代的一个创新画风。但是,从德州窑近两年窑址出土的带有描金的红绿彩人物和细描工笔红绿彩盘看,结合以往大量考古标本资料,以及本文提到的地域交通、经贸等优势,尤其是隋唐京杭大运河所提供的巨大优势,目前可以推论德州窑应是金代红绿彩瓷的主窑场。
根据上述金代红绿彩瓷的断代分析,金代红绿彩瓷器是在定中都北京以后,金代统治者根据北方地理条件优势,以及本民族文化特点,有选择地恢复了部分瓷器的生产。在融合了民族文化习俗,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形势下,将鲜艳的红绿彩融入了继续烧造的钧窑、耀州窑、定窑、磁州窑系中。其中将北宋的民窑——磁州窑的制瓷工艺技术推到了快速的发展期,有的窑场所生产的精品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从个别窑址出土的少数红绿彩瓷精品上施有金彩这一现象,不难看出,红绿彩在金代瓷器艺术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而且,从目前红绿彩瓷精品的存世量上看,远不及唐三彩、明五彩等彩瓷,而且红绿彩开创了二次入窑低温彩瓷烧制,勾红填绿的上彩工艺。而宋代的黄绿彩是以绿为主,时而使用极少量的补黄,完全是附加色彩。是取轮廓绘画,较为简便,属简略画风表现。与金代红绿彩鲜艳的色调流畅、动感的线条无法比拟。所以,红绿彩瓷的精品瓷器收藏价值和珍惜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完全可以确定金代红绿彩瓷精品为金代陶瓷艺术品中最经典的瓷器艺术精品,也是影响我国八百多年来的大红大绿的民族文化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