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造假大披露
从整体来看,所谓的赝品大多在造型和纹饰所体现出的气韵上与真品有差距,缺乏历史感。荆致中说,虽然它们也是按照的真品的大小规格制作出来的,但在那些对康熙青花很熟悉的人眼中,总是差一点点。这或许是因为,这些赝品是为了牟利而制作的,制作者远没有古代工匠那种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心态。另外,虽然他们采用诸如,用氢氟酸去掉新陶瓷表面浮光,用细砂打磨新釉面伪造磨痕,用棕或布磨擦釉面加速出现陶瓷老化等方法对赝品进行作旧处理,但真品康熙青花历经三百多年自然形成的那层包浆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可以说,上述的伪作手段,只能骗得了初涉瓷器收藏的人士,对精通此道者,并不难以看出。相反,如果掌握了瓷器宝光的奥秘,没有一件赝品瓷器能够成为漏网之鱼。
赝品重量普遍轻于真品
荆治中说,虽然在康熙年间,瓷器的烧造长久处于官民不分的状态,但当时的工匠在烧造工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例如,在胎的制作上,为了使胎体更加的洁白,工匠们对精选的上好瓷土反复淘洗,使瓷土内部杂质得以大量清除,让烧造完成后的康熙青花实现了胎体真正的洁白和坚硬,密度极高,被后世称为糯米胎。而赝品由于在这道工序上的偷工减料,制成品常有白度不够,硬度不到的现象,而且会有一部分赝品,因为杂质没有被大量去除,含有铁质,在露胎出显现出火石红。另外由于赝品胎体的密度大多不够,在重量上普遍要比真品轻。
在釉料的使用上,康熙青花先后使用过釉液凝厚透明,白中泛青的青白釉。柔和细白,光泽度强的高白釉,以及青中微闪淡绿的硬亮青釉。而且康熙青花真品的胎和釉结合十分紧密,可谓浑然一体,毫无缝隙。而赝品受制于工艺上的难以掌握,在胎釉的结合度上达不到真品的水平。
赝品青花色阶生硬
荆治中说,康熙青花以青花发色翠蓝、色阶丰富而着称,有“康熙五彩”之名。据了解,当时主要采用取自云南的珠明料和浙江产的浙料。而赝品除部分外,主要采用当代的化学钴料,追仿过去的颜色,虽然也能实现“墨分五色”,但它的发色不是翠蓝,而是葱花兰,目视的感觉既不庄重,也不自然,同时色阶的变化也很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