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书画艺术鉴赏

从宋代折枝花鸟画中学习构图程式 | 6种常用构图,拿走不谢!

2018年11月30日 10:00:31  来源:美讯网

古人论画中常谈到“取势”问题,“取势”即“构图”。折枝花卉构图往往以近景出现,不能有较大的动势变化,因此更注重在小小的构图中巧妙地布置画面的均衡得势,以平稳为主,平中有势。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的内在结构是内敛的,重视法度,又以法度之外自出新意,具有鲜明的程式特点,并给观者带来强烈的可视可感性。

(一)一波三折式:

折枝构图往往截取树木花卉中最精彩的一枝加以描绘,以一枝联想全株,较大的木本枝杆在小小的画幅中尽显曲线美之变化。如林椿的《梅竹寒禽图》,此图写红梅翠竹,一枝梅花从画幅左上侧入画,以一波三折之势向下横倚出枝,一气贯注,欲下垂而先上行,未梢又自然分出上下两小枝,一只寒禽刷羽伫立上行枝头,几朵梅花含雪点缀下行枝头,画面左上侧衬以几片竹叶,与小鸟、梅花遥遥呼应。此构图贵在得势,即有物象富有生机的生长之势,又有画面的均衡之势,取势传情,生动自然,且画面疏朗,简约含蓄,以极其精炼的形式语言精心捕捉近景中所蕴藏的美,是宋代折枝构图中经典的构图图式,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严谨端庄的风格感受。类似的画面还有佚名的《枇杷山鸟图》、《琼花翠鸟图》,《梅竹寒禽图》、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等等。

1.jpg

果熟来禽图

2.jpg

一波三折式

(二)、三线相辅式:

这是典型的横倚出枝图式,如佚名的《荔枝黄鸟图》,一枝杆以平稳之势横向出枝并伸出画外,将画面一分为二,两杆小枝一上一下相辅而出,打破了这种单一,主枝上伫立的两只黄鸟与丰硕的荔枝增添了画面的生机。此类图式均以三根横倚的形式线将画面平分几个区域,有主线和辅线之分,长势与短势之分,长势与画外衔接,三线没有复杂的穿插、大的起伏变化,主线更多的是接近于水平线,而水平线在画面中表现出的是无限的运动性和冷峻性(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使画面显得秩然有序、平稳舒坦。再配以叶子禽鸟、草虫蛱蝶,丰富了画面的绘画语言,三线间精心布置的点与面,像乐谱上跳动的音符,谱写着一首轻松欢快的小调。同一图式的画面还有佚名的《霜筱寒雏图页》《腊嘴桐子图》《桑枝黄鸟图》等。

3.jpg

霜筱寒雏图页

4.jpg

三线相辅式

(三)“V”字形式:

折枝构图常截取一大一小两簇枝头入画,以“V”字形展开构图阵势,布局中具有多少、高低、疏密、前后、宾主之变化。构图多从画幅下边发枝起势,常常在上部留有大量的空白,安置禽鸟或花卉的主体部分。如佚名的《枯树鸲鹆图》、《碧桃图》、《梅竹双雀图页》等等。也有从画幅的左右两侧以“V”字形展开布势的,如马麟的《层叠冰绡图》,林椿的《葡萄草虫图页》,赵佶的《芙蓉锦鸡图》等等。此种图式具活泼感,因为图中两枝相交的角度多为30°--60°之间的锐角,直角的色彩感知是最冷的,锐角是最暖的,圆是不带色彩的,因此,锐角相对于直角、钝角所产生的视觉感受是敏锐的、高度活跃的,“V”字形的画面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更能联想画外之境。

5.jpg

碧桃图

6.jpg

“V”字形式

(四)对角线式:

当画面只取一枝较细的木本花卉或高大的树木时,往往以上插和下垂之势倾斜对角出枝,如佚名的《秋葵图》,一枝秋葵从画面的右下角以微小的弧度向画面左上角出势,枝杆两旁点缀富有大小、高低、向背、偃仰、正反之变化的花与叶,画面在变化与运动中寻求统一与均衡,此构图是最富动势与变化的一种图式。按康定斯基的说法,线条中弧线是最富张力的,对角线是以它最简洁的形式表现其运动的无限性,左上右下的对角线更具有“戏剧性”的张力,而画面中三角形摆布的面让构图得以均衡,并且从色彩的冷暖感知上,对角线是在其它任意直线中唯一能在冷与暖之间达到平衡的。类似的画面还有佚名的《茶花蝴蝶图》、《蔬荷沙鸟图》,文同的《墨竹图》,李猷的《枫鹰图额装》和法常的《猿图》等等。

7.jpg

茶花蝴蝶图

8.jpg

对角线式

(五)边角式:

“剪头去尾,笔笔处处,皆以截断”(石涛话语录),此图式善用截取法,写其精英,不落全相,巧取景致一边一角。如马麟的《绿橘图》,从画幅右侧横出一小枝橘梗,枝头果实丰满多姿,与叶子虚实相掩,画幅上侧又有几片叶子从画外伸进画内,叶子穿插疏密得当,错落有致。画面没有主杆大枝更像是不经意间摄取的一小角,简单的绘画元素、恰倒好处的布局,巧妙的边角处理,使画面展现出空灵而又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达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让观者感悟画外更广阔的境界,体现以小观大之趣。正如潘天寿所言:“画幅的四边四角疏密虚实得当,使之与画外画材相关联,气势相承接,自然得意趣于画外矣。”类似的画面还有佚名的《白头丛竹图》等。

9.jpg

蛛网攫猿图

10.jpg

边角式

(六)四周凌空式

这是典型的折枝形式入画的构图,将花卉折枝后完全脱离枝杆由一侧倾斜发枝成图,形式单一却画面均衡,能详尽描绘枝、花、叶之形态,如宋人佚名作品《折枝花卉图》;也有将折枝后置于花篮等器皿中,花篮中间摆放,花篮中有数种花卉,繁复而不杂乱,花叶交错、深浅正反、生意具定,构图饱满严谨而不觉繁缛板滞,富有装饰意味。如鲁宗贵的《秋果图》,赵昌的《花篮图册页》和李嵩的《花篮图》等。此种构图程式给人以平稳、单一之感,却不缺乏生动,形象上固然是折枝的,而其内在的生命却是和自然万物的生意、生机息息相关,贯穿一体。

11.jpg

折枝花卉图

12.jpg

花篮图

上述的这六种图式是宋代折枝构图中比较常见和典型的,其程式远不止这些,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