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辉《画里江山犹胜:百年艺术家族之赵宋家族》
一个宿命的政治家族,一个卓越的艺术家族。
这是故宫博物院专家余辉为“赵宋家族”所下的定义。
赵姓,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代表了北方农耕文明的姓氏,在建立宋朝之前就涌现过诸多贤人才杰,有过辉煌的族史。
而赵宋皇族则是由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兄弟三人繁衍出来的——
兄宋太祖赵匡胤的一支,以从事艺术者居多,至南宋孝宗朝始重返帝位;
太祖弟太宗赵光义的一支,一直把持着北宋帝位,以从事政要者居多,其中亦不乏长于书画之人,如著名的宋徽宗;
北宋 赵佶 五色鹦鹉图 卷
绢本、设色 53.3 厘米 ×125 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五色鹦鹉图 局部
北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 轴
绢本、设色 83.3厘米×5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如余辉所写,赵宋家族是一个富有艺术基因的政治群体。相较而言,太祖一支在山水画和文人画方面的造诣较突出,太宗一支在艺术上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天才和庸才各显其能,在管理宫廷文化和艺术方面,远胜于太祖一支。
在余辉先生新近出版的《画里江山犹胜:百年艺术家族之赵宋家族》中,即首次专事研究,从家族文化史的角度着力于研究两宋皇家赵姓宗族和姻亲从事书画活动的政治、文化背景。
在艺术上,揭示了赵宋家族及其外戚共十二三代八十余位书画家,特别是徽宗、高宗和“二赵”及赵孟坚等名师巨匠所走过的艺术历程和艺术特色。
新 | 书 | 推 | 荐
▽
范景中主编 艺术鉴藏丛书
《画里江山犹胜:百年艺术家族之赵宋家族》
余辉 著
整本书勾画出整个赵宋家族书画传授、笔墨创作、艺文雅集、鉴定收藏、裱褙复制、编册著录、论书论画和相关的轶闻趣事等。
书中尤其着墨于赵宋家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宋徽宗赵佶,虽然他在历史评价中是个亡国之君,但他的艺术创作、艺术品味、艺术编著、艺术管理等各方面的作为,至今依然深深影响着后世。
如书名所言,他的画里,江山犹胜一筹。
目 录
画里江山犹胜——百年艺术家族之赵宋家族 导言
一 引子
二 有关赵宋家族的历史
(一)赵姓的由来
(二)赵宋皇族的远祖
(三)赵宋家族的构成和命线及族脉
(四)赵宋家族在宋代朝廷中的地位
三 北宋初期赵氏家族的艺术活动
(一)宋太祖赵匡胤的文功武略
1. 太祖“文治”思想的产生与实践
2. 太祖的艺术贡献
(二)宋太宗的艺术先导作用
1. 太宗与宫廷文职机构及编书活动
2. 太宗与国初画家
3. 太宗与宗教绘画
4. 太宗的艺术收藏活动
5. 太宗的文化营造活动
6. 太宗的书法艺术
(三)宋真宗与宗室书画活动
1. 真宗的艺术作用
2. 真宗朝宗室书画热日益升温
(a)与真宗同辈的宗室艺术家
(b)太祖孙、曾孙辈的艺术成就
四 北宋中期的宗室书画
(一)宋仁宗的文治之功
(二)仁宗与书画艺术
(三)仁宗对皇室书画家的培养
1. 英宗父子的书画之艺
2.“宗”字辈的书画业绩
(四)王诜等外戚书画家
(五)秦王后裔的绘画成就
(六)宗室书画中的文人意趣
1. 哲宗与文人画家
2.“仲”字辈的书画成就
3.“令”、“士”字辈的书画成就
4. 宗室里的女性画家
(七)郭若虚与《图画见闻志》
五 北宋末徽宗朝的艺术活动
(一)赵佶的思想与生平
1. 徽宗其人、其思与其行
2. 北宋灭亡后的徽宗一族
3. 徽宗的艺术观念
4. 徽宗的艺术选择
(二)徽宗的编谱活动
1. 徽宗与《宣和画谱》
2. 徽宗与《宣和书谱》
3. 徽宗与其他图谱
(三)徽宗的艺术监管活动
1. 徽宗朝前后的书画摹古活动
2. 徽宗的艺术收藏
3. 徽宗与翰林图画院
4. 徽宗与书画教育
(a)建立画学
(b)建立书学
六 宋徽宗的书画成就
(一)徽宗的画风与传世墨迹
1. 记载中的徽宗画艺
2. 徽宗真迹
(a)工笔写实花鸟画
(b)墨笔写意花鸟画
(c)墨笔山水画
3. 他人代笔的徽宗画迹
(二)徽宗的书法艺术
1. 徽宗的瘦金书
2. 徽宗的书法精品
(三)徽宗一家的书画之缘
七 南宋前期赵宋家族的艺术
(一)高宗的书画艺术
1. 赵构其人
2. 高宗与书画鉴藏及装裱
3. 高宗的绘画活动与宫廷画家的关系
4. 高宗的书法业绩
5. 高宗与《翰墨志》
(二)孝宗与书画
(三)“子”字辈的书画成就
(四)“二赵”的艺术成就
1.“二赵”的艺术渊源
2. 赵伯驹的艺术成就
3. 赵伯骕的艺术成就
4.“二赵”的传人
八 南宋中、后期的皇室艺术
(一)光、宁、理、度诸帝的艺术作为
(二)皇亲的艺术活动
(三)外戚的艺术贡献
(四)南宋最后的宗族画才赵孟坚
1. 赵孟坚其人
2. 墨韵流芳
3. 赵孟坚的艺术影响
(五)宋亡后皇室书画与宗室画家的去向
九 赵宋家族的艺术影响
(一)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艺术影响
(二)金廷的书画收藏机构
(三)对后世的艺术影响
1. 影响到元、明、清皇室对书画机构及藏品的管理
2. 影响到元、明、清皇室成员对书画的审美取向
十 结语
附文
赵宋家族的书画赝品
赵宋家族世系简表
赵宋家族艺术活动年表
附录
主要论文、专著提要
参考书目
后记
今天,我们先跟着余辉先生的导言进入赵宋家族的“画里江山”,接下来,我们还会推出更多专题,进一步深入了解百年赵宋家族曾留下的艺术与故事。
余 辉
1959年10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淳安。1983年获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学士学位,1990年获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学位,导师为薄松年教授。同年赴故宫博物院从事书画陈列与研究工作,历任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任、科研处(研究室)处长、研究员,国际艺术史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学术论文集有《画史解疑》(台北:东大图书,2000),其他学术专著有《张萱‧周昉》、《蓝瑛》(台北:锦绣出版,1995;1996)、《人马画图典》(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等,并有多篇关于宋元书画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级专业书刊上。曾应邀在大英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圣达戈艺术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地鉴定中国书画。
由于中国古代儒家将绘事作为“六艺” 之末,因此,历代受儒学影响的私塾学堂几乎不传授绘画艺术,而书法教育只是作为书写手段和养性方法而已。除了在宋徽宗朝建有画学、书学之外,自孔夫子兴办私学一直到近代,没有第二所官办学堂有传播书画艺术的。晚辈们学习书画艺术的途径主要是靠家族长辈们的言传身教或家庭式的私淑传授,无论是皇室、官宦家族,还是文人墨客,乃至民间艺匠,以血缘为纽带的宗亲关系在政治上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维系手段,在文化上则是传播和保护家族艺术的主要管道,使家族性的艺术活动代代相传。所谓师徒相传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建立在血亲、姻亲、干亲或与之相关的基础之上。这种与生俱来的家族责任感凝合成整个中华民族传播文化的使命感,当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相继黯淡时,中华民族文化仍在熠熠灿烂中发展到今日,无数家族的文化不断延续,居功甚伟,其艺术成就构成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基本面貌。
以往将皇室宗族排除在社会文化创造者之外,只把他们作为文化艺术的享受者甚至是剥夺者,这是不全面的。在民族文化的创造者中,皇室宗族同样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培植出的艺术硕果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帝王的艺术贡献可分为两类,其一是自身的创作活动及其艺术成就,其二是对书画人才的发现并为他们创造条件、建立一整套管理历代书画的体制,这是一种间接的艺术贡献。如太宗与王著,神宗与郭熙,徽宗与一大批宫廷职业画家,高宗与马和之、李唐、萧照等。
宋 郭熙 早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崔白 双喜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绘画的艺术成就是按照画家的身份来分类的,可大致分为文人绘画、民间工匠绘画、宫廷绘画三大类。在诸多家族性的文化艺术中,属于宫廷艺术范畴的皇室宗族创作活动及其成就代表了文化上层的审美标准和意趣。它与其他许多文化有着既相通又不相同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宫廷绘画的作者成分并非单一,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擅长或雅好书画的皇室成员;二、擅长绘画的朝廷文武官员(兼以绘画供奉朝廷);三、来自于社会中下层的专职画家,专以绘画供奉朝廷,通常称他们为宫廷专职画家。这三类画家在宫廷里合流,创造出宫廷绘画艺术。那种认为宫廷画家的作品即是宫廷绘画的观念,是套用文人画和民间工匠画的概念来确定宫廷绘画的定义,忽略了宫廷绘画的创作地点和作者成分的复杂性,这是一种简单的、以偏概全的认知方法。应该说,宫廷画家奉旨和进呈之作是宫廷绘画的一个部分。
宫廷绘画的基本概念。宫廷绘画是依附于宫廷的造型艺术,这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自统治者建立宫廷机构起一直到宫廷退出历史舞台而自然消亡。宫廷绘画服务于宫廷,其概念与文人绘画和民间工匠绘画多有不同,它是以时空为界限的,即进入到宫廷领地里的大臣、艺匠、皇族等所绘制的作品才算是。而在宫廷以外绘制的作品则不属于宫廷绘画。
五代梁 赵喦 八大游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皇室书画家与宫廷专职画家的区别。包括皇帝在内的皇室书画家与宫廷书画家既有密切的审美联系,又有不同的发展空间。皇室或称之为皇家或宗室书画与宫廷专职画家的绘画同属于宫廷艺术,但是,皇室书画家和宫廷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用。
两者在政治上的不同。对内、对外,皇帝的书画作品一旦出手,就是一种直接的国家行为,是作为“文治”的一种手段,其作品常常是赏赐品,或用于国家的外交聘礼等。宋朝皇帝常常书写有关忠君的格言赏赐辅臣,一方面向他们灌输儒家忠君爱国思想,另一方面树立满朝文武雅好书法的习尚,提高皇室的文化修养。皇室书画则是应对了皇帝的政治和文化导向,是一种柔化的笼络手段。而宫廷画家奉旨完成与政权统治相关之作,如某一事件的纪实性绘画,或绘制功臣像和宗教绘画及其他绘画,则是一种执行皇帝之命的职务行为。
两者的绘画题材不尽相同。尽管历朝皇帝多信奉佛、儒、道三教,皇帝以及宗室画家亲绘神像或宗教故事的艺术现象并不多见,皇室画家不太承担描绘那些带有纪实作用的纯政治性绘画。因为绘制这类绘画属于十分繁琐的劳役性工作,且需要长期的艺术磨练才能获得人物造型功底。宫廷职业画家在艺术创作时,没有个性自由,实现不了怡情养性或自娱自乐的绘画目的。皇室是娱乐性艺术活动的主持者,而宫廷专职画家则是皇室的雇佣者,这种艺术现象历朝历代基本如此。
两者的愉悦特性根本不同。皇室的书画艺术活动除了政治需求之外,就是为了自娱,还要通过接受臣下的献媚来提高自娱的程度。宫廷画家的艺术活动是为了取悦皇室,具有一定的劳役性,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必然要从属于主动者,如奉旨完成一系列具有政教作用、宗教和祭祀以及具有纪实作用的绘画等。他们的政治地位是极其有限的,如南宋最杰出的宫廷画家“南宋四大家”之首李唐也只不过是一个“成忠郎”(九品)。皇室书画的发展局限于宗族内部,他们有着较为丰厚的艺术修养,如擅长诗词、歌赋、音乐和鉴藏等,特别是他们既擅长书法,又长于绘画。而大多数宫廷专职画家的艺术专长仅局限于绘画本身,只以绘画供奉朝廷,基本上不擅长书法。宫廷职业画家在审美意识上受制于皇室,但他们原本是民间的画坛高手,又与民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艺术联系。
北宋 赵佶 文会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赵佶 雪江归棹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皇室绘画与文人画。文人画是文人与自然和谐而与社会不和谐的文化产物,是文人崇尚自然天性的本质表现。文人仕宦者通常写得一手好字,当他们身处逆境时,转而以书法之笔入画,或宣泄一腔愤懑,或高标一身逸气,他们不拘泥于物像细微之处的真实性,直抒胸臆,尽情挥写。而皇室画家通常也具备了文人画家的两个要素,其一是文化功底,其二是书法功力,但第三个要素——才情则是大多数皇室画家所欠缺的。文人画与文人的笔墨技法存在着辩证关系,文人画笔墨是文人画艺术的表达语言,体现了文人画家的审美意趣,掌握文人画笔墨的皇室画家不等于是文人画家,因而有文人画笔墨的绘画也不等于是文人画。文人画家的笔墨展示出作者的综合素质:文人的才情和思致、文人的个性和胸臆、文人的阅历和时事观。而皇室画家在皇权保护之下养尊处优,他们虽然雅好笔墨,但他们中的多数与文人画家的思想不同,也没有文人画家那样坎坷的宦海境遇和起伏的精神情绪,只有像南宋末年赵孟坚那样窘困的生活经历,才能感受到文人画家内心深处的辛酸苦辣,从而创造出文人画家那样有思想深度的艺术作品。
皇室书画的艺术特点。皇室凭借特殊的皇权地位,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享有最好的经济、文化条件,可以占有大量的历代书画藏品,有着成熟和高妙的审美眼光,拥有绝佳的书画材料和创作工具。其艺术成品讲求装潢华贵、工巧并制。皇室书画家的“文化基因”具有吸收优雅、精致艺术的特性,他们与文化上层的学子们有着密切的多重联系,因而有着较强的文化功底和艺术审美力。由于他们与皇权关系密切,因而占据了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在创作优雅艺术方面,参与引领新的艺术时尚。但他们的社会生活受到较大的地域局限,绘画题材不够丰富,绘画主题和构思趋于单一。
北宋 赵佶 赵佶听琴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帝王特别是宋代皇帝评判宫廷画家均采取双重标准。皇室画家和宫廷专职画家的艺术活动均属于宫廷绘画的范畴,作为宫廷绘画活动的主持者皇帝要求宫廷专职画家听命于皇家的艺术苛求,免除他们的一切艺术个性,必须“笔意简全,不模仿古人而尽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韵古为上;模仿前人而能出古意,形色象其物宜,而设色细、运思巧为中;传模图绘,不失其真为下。”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求他们的绘画手法应当细腻如真、生动自然,服务于朝廷的政治需求,具有朝政纪实或艺术欣赏的功能。但对皇室画家,则重在表达自己的闲情逸致和笔墨情趣。然而,宗室过于沉溺书画艺术,必定会带来一定的负效应,如出现怠政、失察、慵懒等冗病,或者以艺代政,这是事物走向极端化的必然结果。
两宋(960—1279)的赵宋家族,历时三百十九年,共传十七帝,多数成年皇帝都擅长书法或绘画,或书画皆长。赵氏家族在两宋时期留下擅长或雅好书画之名的族人就有七十人之多,其中包括女性宗族画家,若再加上外戚,约有八十多位享有盛名的书画家或雅好者。这是一个庞大的政治家族,也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族。
赵宋皇室倚重文化艺术不是突发性的,从其宗族的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阶段,特别是隋唐两朝皇帝立国后对文化的重视,使赵宋家族的先辈认识到文化统治的重要性。就赵宋家族的统治思想的嬗变来看,从文武并治到重文轻武,这个过程经过了百余年的统治历史。当这个统治观念走向极致之时,出现了宋徽宗的亡国统治。因而,宋徽宗嗜艺怠政,不是偶然的,而是赵宋家族主张“文治”的统治观念走向误区的必然结果,“文治”的极端化即以书画艺术取代政治统治。
北宋 赵佶 枇杷山鸟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赵氏家族书画艺术的高潮期与翰林图画院和翰林书院的艺术高峰几乎同步,使宫廷书画进入了整体性发展的艺术局面。可将赵宋家族书画艺术的发展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滥觞阶段。北宋初期,主要处于建立书画收藏和创作机构的阶段,完成一些重大的文化工程。宗室后裔们对艺术的青睐是从研习书法开始的,进而发展到收藏先贤书画,最终达到对绘画艺术的雅好。面对各种绘画流派,他们对文人笔墨尤为热崇,几乎经历了四五代宗族书画家努力,才有了赵元俨、赵元杰、赵惟和、赵令畤等书画名流。
初兴阶段。宋初诸帝均强调族人通过研习书法来增强文质。北宋中期,宋仁宗将宗室书画领进了第一个高潮,除了培养出英宗、神宗等皇帝书画家外,还出现了赵頵、赵宗汉、赵克琼等名家,还有李玮和后来的王诜等驸马画家。在内廷兴起了小景山水的绘画形式,宗室画家们从对书法的喜好进阶为对文人画活动产生兴趣,为宋徽宗书画高峰时代的到来做出了积极的铺垫。两宋宗室书画的发展和演进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当时艺术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文人书画的兴起和宫廷绘画的兴盛密切相联,且深深地融入其中。
高峰阶段。北宋末宋徽宗的时代,宗室书画进入了第二个高峰并达到顶峰,宫廷绘画机构、书画著述与教育、收藏、鉴定、著录等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完善。在徽宗朝形成高峰的写实绘画,其中包括人物画、工笔花鸟和界画、青绿山水等,这个高峰的顶峰时期出现了张择端、王希孟、李唐、苏汉臣等宫廷专职画家。与此同时,在宗族画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宋徽宗赵佶及其子辈书画家,他们不仅延续了写实绘画,而且兴起了文人的笔墨意趣,尤其是宋徽宗的瘦金书,是这个时期最具有创意的书体。北宋中后期,长于书法的宗族画家们十分关注在此时蓬勃兴盛起来的文人画活动,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文人画家儒雅清淡的笔墨意趣,至南宋,文人画的笔墨渐趋时尚。
持续阶段。南宋前期,高、孝两宗尚处于恢复和中兴皇家书画的时期。赵伯驹、赵伯骕兄弟依旧保持了北宋青绿山水的高峰状态,苏、米、黄的书法艺术被定为一尊,因而有了赵构、吴琚等人的仿米、仿黄之书。
文人画阶段。南宋中、后期,宗族画家失去了像徽宗那样狂热的艺术推崇者,在高宗朝维持了一段水墨写意后,渐渐沉沦下去。直到南宋末年,远离都城的“孟”字辈宗族画家异军突起,达到了宋宗室文人画艺术的高峰,大大发展了文人一路的绘画韵致。
赵宋皇族的书画艺术虽不能囊括整个宋代的书画历史,但至少可以说,这个家族所掌控的宫廷绘画机构、宫廷书画收藏和他们所推崇的艺术观念及其艺术活动,代表了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艺术成就,他们的艺术佳迹是这个时代乃至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应当将他们失败的政治统治与成功的文化业绩区别开来,分别给予辨证分析与客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