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书画艺术鉴赏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朱明德艺术——“明德之鱼”

2018年03月25日 19:31:39  来源:美讯网

 m1.JPG

                            【艺术简介】

   朱明德,中国美协七届理事。中国书协会员。曾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朱明徳青少年在古都洛阳学画。入伍后被部队培养成军旅画家。转业后不断求学学艺、坚持创作,基本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
   朱明德受门采尔、叶浅予、黄镇、邵宇、董辰生、陈玉先影响,几十年坚持速写不缀。其速写形简神凝,线长力稳。先后出版《朱明德钢笔画选》《中央党校学习生活速写日记》《广东、福建速写日记》《德国、俄国速写日记》《朱明德走进奥运建设者速写》《朱明德速写选集》。
   朱明德中学时即心尊齐白石为心师,入伍时携带《齐白石水墨艺术》一书,坚持研读,临摹学习中国画。转业在北京水产部门十三年中,注意学习鱼和渔文化,从独特视角画大写意的鱼。以水墨鱼为载体,表达对社会生活的感悟。朱明德画鱼曾经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西安、郑州、洛阳以及芝加哥、维也那、哥本哈拫、莫斯科等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出版过《朱明德生活感悟画》《朱明德画鱼》等画集。
m2.JPG
                                 明德之鱼
                 北京艺术研究所艺术评论家吕厚龙
   很久很久以前,咱家祖师爷庄子先生,曾经在河边和惠子先生就鱼的问题开展过一场著名的辩论,命题就是关于人是否知道鱼快乐不快乐。虽然结果是庄子先生赢了,可给人的感觉总是觉得庄子先生狡辩成分太多。其实,想知道鱼的心情,最好的办法就是:问鱼去。
   采访鱼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面对一条又一条的鱼,问它什么呢?幸好咱家另一位祖师爷孔子先生的门徒教给了我们一个秘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就是说,欲问鱼之情,先问为鱼之道。那么,要想知道明德之鱼说些什么呢?必须问明德。
m3.JPG
    朱明德,祖籍河南,幼时的乡村离庄子的漆园不远,离孔子的大学也不远。长大参军,在天山脚下戎马卫国十二年,练就了耐旱、耐劳、耐苦的稀有“鱼性”。然后,这条“鱼”就被放进北京大池中,先是在北京水产部门干了十三年,接着去门头沟工作八年,曾任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兼政协主席。本职工作之余还创意开发了爨底下民俗民居景点,一条鱼搅动一盆水,促进了京西旅游。现又被放到北京市社科院这个“盆”里,担任院长,领着一帮子北京社科的专家学者问道不息。
做官的朱明德还是个画家。他这个画家不是附庸风雅的那种,也不是靠着“官名儿”愣给自己提价码的那种,他是画生活感受的,也是很透明很清净的那种画家。如不信我们不妨来问问他的鱼,品品他的画,盘盘他的道。
m4.JPG
                           问鱼之情
   朱明德喜画鱼,也善画鱼,因为鱼是他表达情感的具象。当一条条富有生命力的鱼从他笔下游出来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地就听见了他本性的呼喊。《情依依》,两条鱼相依相偎,情语绵绵不绝,幽默而清纯;《亲情自古》,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在线条的弧形运动,静在两条鱼四目深情对视的凝固瞬间,优美的旋律体现出优美的情感;《叮咛》,几条小鱼围在大鱼身边,听妈妈娓娓而言临分别时候的掏心窝子话:“幸福生活靠劳动,香饵之内防铁钩”。
m5.JPG
    明白而简单的话语,朴实无华的生命教训,谆谆教诲之情态,总让人想起远方母亲的白发;而那幅抽象意味的《人有好心,天有改变》,朱明德先生真情地告诉我们,此幅作品的创作动机是“记母亲的话”。亲人的嘱托没有高谈阔论,只有一句最简单明了的真理——支撑了中华民族几干年文明的“好心好报”。好心,是一切文化的发源,是一切文明的根本,是人类得以共存发展的基石。人如果失去了“好心”。只在“物尽天择”的掩护下扩张自私,为了利益竞争而不顾一切,人类会“进化”成什么样子?世界会演化成什么样子?
m6.JPG
   鱼非鱼,是朱明德先生化为一条条会说话的鱼与我们真挚对话。世界上有很多情值得珍惜,亲情爱情、友情、一茶之情、一握手之情……人不可以无情。暗室不可欺心,老天在看着你,母亲在看着你。如果我们都满怀深情地感恩,满怀关爱之心地多做一件对社会对别人有益的事,世界就会变得很美。
   鱼之所以快乐,是因为它们“明德”。鱼之所以“明德”,是因为它们心存善良、心存孝敬。因为人有情,所以鱼有情。
m7.JPG
                     问鱼之德
   看朱明德先生画鱼,经常会生出一些惭愧心来。惭愧心,来自道德的拷问,来自善念丢失途中的迷途顿悟,来自面对朱明德先生充盈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责任感发现自己诸多人格缺失。
m8.JPG
    “明德”者,人性之善,光明之德也。“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为画家的朱明德,是德”的宣说者,作为北京市社科院院长的朱明德,是“德”的身体力行者。他首先把自己当成为社科院诸位学者专家服务的公仆,利用自己的经验,把只有东西南北风的办公楼顶开发出媒体资源并且成功地推销出去,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现在,院里副研以上专家学者都配备了手提电脑。明德说:“所有的人都能多出对社会有益的成果就是我的幸福!
m9.JPG
   他画的鱼,就有不少是铿锵哲言,甚至是很壮烈的牺牲隐喻。如《奉献着》,愿以己身,为人奉献,凛凛然,在双目;如《善人得宽余》,用一个纯朴而古老的民间哲理,表达了他对目前道德缺失的焦灼:做人行善,路途方越走越宽。如果有一点权力就想对弱小的百姓行使,敢问道在何方?临终之时良心能不受到谴责么?
   明德之鱼还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对生命的关爱,这是一种超越了人与人之间道德行为、把人类同情之爱升华为与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大爱,给人感受颇深。他画有一幅《釜中鱼》,很有些白石老人的画意。画面上只有一只双耳锅,锅里一条孤零零的鱼,蜷起身子,昂起脑袋,试图从锅里浅浅的水中逃走。他的题画诗说:“釜中鱼,不知急,早晚也是被人吃,因为有用人养之,子孙后代无绝期”“不知急”是自慰,为即将死在别人手里的生命着急的是画家自己。
 
m10.JPG
   他画出了鱼因生命无助而拼命挣扎的绝望之态,但又不忍心让即将进入人们腹中的鱼满怀焦虑、痛苦与悲愤而死,因此,他把痛苦留在了自己的心底,留在了自己的笔端。我们已经习惯了仅仅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不惜吞噬一切生命。还有几个人能像朱明德这样,怀着一颗慈爱之心,聆听一个无助生命即将被强行夺走时的呼救,体会一个弱小生命的生存渴求?
m11.JPG
   他能画出画家自己境界的才是好画。明德的画也许不会卖出天价,但他的画是珍贵的。因为,他画的鱼,不是可以用价码标示的画匠之作。他用画表达了一种绘画的大境界,这种境界,同样也是没有办法用什么“笔墨功夫”、“色彩构图”、“师承源流”等等惯用的美术评论元素所能表达的。
   人明“德”,所以鱼有德。人有德,则与人相谐,与万物相谐,与大自然相谐。
m12.JPG
                         问鱼之水
    朱明德几乎是每天都要借鱼的具象深入思想深处,笔下自然就游出无数的鱼。这些鱼,健康活泼而富有生命活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生命之美。我们不禁要感叹一声问一句:问鱼哪得美如许?
鱼不仅是他的情感寄托,也是他的思想感悟,是他的人生观察,更是他的智慧表达。他用博大包容的审美经验看世界,保持一颗与清水、活水相和谐的心情,世界便清纯明亮;他用超越美术创作的灵感体味人生,大自然便变的有滋有味。这一点,是好多专业画家,包括自称为名家、大师的画家所不具备的。
m13.JPG
   他的鱼源自他的内心,依社会环境之水而活。鱼所体现出来的美,是因为他内心世界的美好,而美好善良的心灵,是对环境之水最好的最严格的过滤消毒。看多了人生百态,朱明德偶尔也会用诙谐轻松的笔墨去戏嘲一些弊习陋规,一幅任意挥洒的《会议》,看那一群茫然拥挤而找不到目的的鱼让人情不自禁哈哈大笑;《寻找龙门》,则是他用怜悯之心,劝诫某些把名、权、利当作人生目标的可怜虫走出心灵误区的佳作。朱明德可以很敏锐地发现当今社会很多人失落或者颓废精神追求的悲哀但他不像一般人那样做烦恼忧愁之态。他的鱼,更多的是《冲出重围》的奋发奋进,《翔之歌》的自立自豪,《长年和平》的善心善念……
m14.JPG
    鱼在画中游,明德在社会中游。无论是作为画家的朱明德,还是作为社科院院长的朱明德,他的畅游姿势不变,他的神游心态不变,他的遨游之志不变,他的同游之约不变。因为,鱼是他自己,他就是自己笔下的鱼。反复欣赏朱明德的鱼,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条快乐的鱼,追随画家,感悟人生,游向一种境界。
m15.JPG
                            依仁游艺 寄情于画
                          ——读明德“鱼”之画作
                     李建盛(研究员、青年美学家)
   朱明德在水产部门工作过十三年,对鱼有一种精细的观察和特殊的感情。这种特殊的感情一直到他离开水产部门后多年还旧情缱绻,不能忘怀。于是他不断地把鱼之态、鱼之情以及鱼之思“写”了下来,把一种充满灵性的实体性的生物变成了另一种富有意味的直观性的画。
m16.JPG
    我说明德把“鱼之态”变成了直观的画面性的东西,并不是说他完全逼真地把鱼的形态样式移到画面上来了,并不意味着他的那些“鱼”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鱼的简单的“再现”或“模仿”。他的这些“鱼”并不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鱼的知觉相等物,而是他对自己曾经熟悉的鱼的变形处理,就意味着某种创造和表现。明德先生总是力图辩证地处理好“似”与“不似”之间的关系。“不似之似”可是中国绘画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中国画家所追求的艺术传神的真实性原则。
m17.JPG
他不是一笔一画地毫无遗漏地描摹鱼的形态,而是用相当简练流畅的笔墨线条写出鱼的意态。画面上那些鲜活玲珑的鱼所呈现的飞跃之势,那些相互戏嬉的鱼群有如亲呢的私语,那些倏忽而游的鱼儿是一种和谐律动。尤其吸引你的是明德笔下的那些笔法简练而又生动传神的眼睛,宛如在注视着、观察着,生动而含情地传达着什么你难以明言的东西。我曾对作者说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你笔下的那些深有意味的“眼睛”,轻轻两笔,却鱼目传情。他没有作答,只是看着我莞尔一笑,恰似他的线条所画和笔墨所传。
m18.JPG
    读着明德先生的画,我老想起庄子和惠施的濠梁之辨,庄子说白鱼悠哉悠哉地游出来,这些鱼是多么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我就在这濠水桥上知道鱼是快乐的。惠施处处以逻辑明理来观看事物,而庄子则齐物又齐论,明理是逻辑的观看和理解事物,是理论的,齐物齐论是直觉地体验事物,是艺术和审美的。明德画面上那些意态从容的鱼,那些生机活泼的鱼,那种鱼目传情的神态,看起来是那样的快乐,那样富有生气,大概也是寄寓着作者的情思的。
 
m19.JPG
   你看那题名为《情依依》、《相逢清水河》的作品,所传达的就是一种眷恋,一种一往情深,仿佛是两个经年的老朋友的相聚,两个新朋友的亲切交谈,新朋旧友的欢聚与回忆,仿佛在诉说着你我的昨天、现在和明天。它们、或他们、或她们在诉说些什么呢?似乎什么也没有说,又恰似千言万语和万语千言。人们似乎可以从无言中读者到了千言万语,又似乎从千言万语中回到了画面中的你什么也不用说,这种感觉恐怕惠施是读不出来的,只有庄子能够体会得到。
   m20.JPG
    中国古代画家素常有画“四君子”、“岁寒三友”的传统。画乃心声,画乃“心印”,这心声和心印就是思。明德先生的画总是借“艺”以表达某种情感思想,你看他那题为“三鱼游,必有我师”、“寻找龙门”、“奉献者”、“翔之歌”、“翔之乐”、“力争上游”等作品,便是通过鱼之舞、鱼之游、鱼之乐的意态去蕴涵某种人生哲理。题为《会师》、《相见何必曾相识》、《满塘清香鲜自来》、《千军万马》等作品,大气磅礴,脱开了小鱼小画的传统。还有那幅题为“长年和平”的作品则用笔墨的意趣把矛盾、      对立和斗争的东西并置在一起,可谓用心良苦。尤其是那幅题为“天高任鸟飞”的画作,画的是鱼,题的是鸟,这种文与画“悖反”的做法所形成的张力却别有一番意味。借鱼说人是明德画鱼与众不同之处,你看《哇!我们的处境!!!》画是的涸辙之鳆,说的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艰难,发人深省。
m21.JPG
   艺术总是为有所感而作,有所思而写的。在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中,无论文以载道说还是聊写意气说都总不是意味着简单的为艺术而艺术。明德的画就是借笔墨和线条抒发己之所感所思。与其说是为技艺为技法,不如说是依仁游艺,寄情于画,用另一种形式和另一种载体去写书胸中意趣和表达生活之理。读画的是很难的。我不知我是否读懂了作者的作品。倘若明德先生看了之后,又是看着我莞尔一笑。我又当做何解呢?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