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同质化将导致“悲惨世界”
国际演艺协会主席在艺术节论坛上指出
“高耸的摩天大楼、大型的中央商务区、西式的歌剧院以及世界上任何城市都有的熙熙攘攘的夜生活,在上海的金融区瞥一眼,就让我有了家的感觉。”然而,对这种“家的感觉”,来自新加坡的本森·潘传顺并没有感受到多少温馨,更多的却是深深的担忧。
本森·潘传顺是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总裁,又是国际演艺协会和亚洲表演艺术中心协会的主席。他提醒人们:警惕文化同质化,保护好各自的文化传统。在昨天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上,潘传顺说:“我们的艺术是我们身份的一种象征,它必须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我们的城市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它不应该很容易就被另一个城市所同化。如果大家都变得一模一样,那将是一个悲惨世界。”这一直指人心的观点,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文化人长时间的掌声。
“全球化城市”,各国如出一辙
在世界各地观摩演出,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所到之处,潘传顺惊讶地发现:“每个城市都似曾相识,从商店到餐饮店再到金融机构,除了语言各异,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几乎如出一辙。”在社会学家们看来,这些城市已被称作“全球化城市”。
在这些“全球化城市”里,“西式歌剧院和西式音乐厅的美丽身影已经普遍存在。在西方,这当然很平常。然而,在亚洲各地,同样的歌剧院、音乐厅也正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每当一个亚洲的大城市表示要建表演艺术中心时,总是先要考察欧洲或美国的歌剧院和音乐厅,然后亦步亦趋,在各自的城市里“拷贝”出一个又一个“金色大厅”、“肯尼迪中心”来。因此,潘传顺提醒,社会的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我们在吸收西方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以防我们在发展中将自己给湮没了:“用食物打个比方:如果汉堡包、热狗、薯条、匹萨,取代了面条、米饭以及小笼包,让上海人每天只吃西方的食品,大家是否难以想象?那么,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艺术家“同样”,艺术节变雷同
在新加坡,年轻人也常痴迷MTV,对好莱坞的八卦新闻津津乐道,钟情于西方的流行文化。潘传顺说,很多新加坡的年轻人已经无法识别自己国家文化传统中的歌曲、音乐和乐器。“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轻点鼠标,就可以分享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曾经独特的文化习俗现在正在被全世界所借鉴。各种文化相互借鉴融合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文化,文化的同质性正潜行于世界各个地域之间。”如此一来,“同样”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这些“同样”的艺术家不断出现在各种艺术节上,导致世界各国的艺术节也日趋雷同,个性渐失。曾先后担任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艺术节总监和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总监的约翰逊·迷尔斯说:“我在远隔千山万水的悉尼和新加坡艺术节上,竟然找到了爱丁堡艺术节的影子。”“这就像一家国际连锁酒店的国际自助餐,色拉是用相同的调料调制的,海鲜、烤牛肉、羊排、鱼虾等食材也无二致。”潘传顺说,这样的“同质文化”,好比那些品牌化妆店,它们出现在世界各大购物中心底楼的大厅里,卖着同样的品牌化妆品——这简直快成了一种“品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