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百家争鸣

张晓刚:书写历史不是美协说了算

吕子/文
2009年10月23日 14:22:3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近日,张晓刚个展“史记”在佩斯北京开幕,钢板、青铜、水泥等特殊材质显示了近年来艺术家的转型。不过,英雄牌墨水瓶、永久自行车、邓丽君磁带等形象的使用,也表明张晓刚依然没有放弃对历史记忆主题的坚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张晓刚谈到金融危机下的市场,在他看来,开始抛售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萨奇、尤伦斯并不能代表“西方”,中国当代艺术仍然很有潜力。

新作解读 我对时尚不够敏感

新京报:将自己的感受写在印有草图的钢板上,这个想法在上次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就有过雏形。为什么会做这个系列?

张晓刚:威尼斯那次是最初的尝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就一直想把绘画和文字结合在一起,但是都不成功,直到2004年做《描述》系列摄影作品的时候,在上面写字,才觉得有点感觉了。这次展览就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我想回到绘画带有一种很大的书写性、随意性、偶发性的状态,然后结合真实、即兴的手写日记,想看看会出来什么结果。当然又要画画,又要写字,把自己弄得非常辛苦。

新京报:怎么想到在作品中记录自己的血压和饮食情况?

张晓刚:2003年发现自己有高血压以后,医生建议我记录下来,包括每天抽几支烟。那是我每天饮食起居的一个记录,与感觉性、思考性的东西放在一起会很有意思,非常真实。

新京报:此前,你的“修正”个展入选了“2008年十佳画廊展”,被认为是“大家庭”系列后的一次“彻底的改变”。你认同这个评价吗?

张晓刚:他们是从表面的符号学角度上来讲的。相对“大家庭”系列而言,人不在了,只剩下空房间,但我画一个墨水瓶和画一张脸是一样的,都是心灵上感受到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没有突破什么。“突破”这个词好像不是我所追求的,我追求的是怎样把属于我个人感觉的东西发挥到最好。

新京报:为什么一直关注历史和记忆的主题?

张晓刚:我可能对时间比较敏感,而对时尚的东西,当下的东西不够敏感,所以你看我的作品从来都不时尚,年纪轻轻弄得像个老人的东西。我发现,观念艺术、社会艺术这样的东西我做不了,另外那种纯粹研究语言学的艺术我也做不了。根据我个人的情况,我就把自己定位在内心独白的,像一个写日记的艺术家。我就这样去书写我的人生、我的感受。

官方认可 各家有各家的饭局

新京报:“新中国美术30年”展出了你的《大家庭之兄妹》,你自己怎么看这件事?

张晓刚:他们一直在那儿说自己是老大,起码现在也感到心虚了。我觉得这个无所谓,那就是个展览。书写历史,以后不是由一个美协说了算。真的历史要靠很多人来书写。如果他认为我还重要的话,把我弄到展览里,我很高兴。他没选我,我也不会生气。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原来不要说展览、出画册,什么都没有。现在他们觉得市场起来了,认为你该在里面了,那是他们的事。

新京报:这是否意味着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

(责任编辑:吕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