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书画家作品真的很值钱吗?
当下能够进入拍卖会的书画家的作品动辄被拍出天价,惊得看客们目瞪口呆。而书协美协的那些主席副主席、理事们也都个个以平方尺论价,且均价格不菲,成为了书画圈富得流油的有钱人。即便是那些会员,但凡经常能够在国家级大展上不断摘金夺银、在全国各地巡展而频频亮相者,他们的作品也会成为各地官商及藏家们追捧的对象。还有一些尽管什么正规头衔都没有,而且作品或者平庸无奇或者涉奇猎怪者,也能在社会上招摇过市,赚得钵满盆溢。
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些当下书画家的作品真的很值钱吗?我看未必。除了少部分修养好、有水平有学问者之外,更多的都是非正常运作的结果。当下社会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畸形发展的社会经济,书画市场更是千奇百怪,一片混乱,泡沫无处不在。价值和价格严重错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倒置现象。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当下书画家的头衔越来越大职位以及作品价格越来越高,而其综合修养却越来越低,艺术水平越来越差。
以中国历代能称得上书画家的作品来看,一件书画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艺术价值,即这件书画作品所承载的艺术含量,是否具备传统功力?是否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否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对同时代人以及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人们对它的评价如何?比如《石鼓文》、《秦泰山刻石》、《荐季直表》、《平复帖》、《兰亭序》、《古诗四帖》、《祭侄文稿》、《自叙帖》、《黄州寒食诗》等等。这些作品在书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特殊历史意义,人们都是耳熟能详的,因此,其艺术价值世所公认。二是作者的身份地位名气以及社会影响力,作者在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领域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地位?比如上述传世之作的这些作者,很多人都具有多重身份,在政治文化领域深具影响,在中国书法史上其地位举足轻重。
然而,当下的书画家的作品却很难以上述两种标准来进行界定。原因是,作者大多在世,很多人尽管也有职位官衔,但在其存身领域大多并无什么大的作为。其作品有的差强人意,有的水平稀松平常,有的尽管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但却有很多其他因素掺杂在里面,其作品还没有经过长期的时间考验。很多人不但政绩平平,也普遍缺乏文学修养,除了能写点字画点画之外,几乎别无长物,乏善可陈。因此,说他们的作品具有较大价值,恐怕有些为时过早。
但有人会说,既然他们的作品价值无法判断,为什么其作品能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得到那么多人的青睐和追捧?原因是还存在一个社会需求的问题。由于在现实生活当中,书画作品一直被人们当做奢侈品和高档礼品,在社会交往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上世纪初乃至以前的书画家的作品都基本上作为历史文物或者被国家保护起来,或者被私人珍藏,即便还有一部分作品在社会上流通,但也绝非一般人所能获得。要想满足当下社会人们对书画作品的大量需求,就只能把目光放在在世的当下书画家的身上。当下协会和书画院、院校的主席、副主席、理事、院长、副院长、教授、副教授们的书画作品之所以受到社会的追捧,以至于很多人为了拥有一个这样的头衔而使尽浑身解数,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还是官本位思想作祟的结果。
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古代的官员,大多确实不仅书法水平高,而且其文学修养也高,社会影响很大。而当下的官员却很少能够具备这样的特征,他职位高、官衔大,并不代表其艺术水平就高。当下的人们错将行政职位与艺术地位等同起来,本身就是认识上的不足。而更多的原因,都是权力寻租所导致。今日的天价或许就是未来的“无价”(没有价值),此时的趋之若鹜或许就是将来的门庭冷落。
正确的判断应该是,即便不能完全以古代书画家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书画家的作品价值,至少也要适当作为参考。即那就是当下的书画家,如果确实传统功力深厚,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且在学问方面有所建树,思想修养高,口碑佳,那么其作品显然还是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了这样的前提,其官衔职位越高,作者及其作品进入历史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如果艺术平平,口碑很差,仅仅依靠权利寻租,百般炒作,即便炙手可热身家过亿又能如何?一旦东窗事发,则立马身败名裂,斯文扫地。即便不出事者,除了得到当下丰裕的物质享受之外,更多的还是社会的谴责与挞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