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百家争鸣

“职业画家”的谋生术

2013年03月18日 13:47:1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自“当代艺术”的“四大天王”从圆明园化解村或宋庄等艺术区发家,并走红艺术市场后,有多少美术爱好者,包括一些美术院校的毕业生,都开始跃跃欲试,幻想着做个献身艺术的“职业画家”。殊不知,职业画家不易做。从古至今,都有职业画家,有名垂美术史的大家、名家;也有一部分,在社会潮流中迷失方向,成为画画的“职业卖家”,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需依靠卖画为生,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顺应市场的规律,而实际上将艺术抛却了。

镜头一:坐堂式。在招待旅游团队餐的某酒店大堂里,一边是画家现场表演,身着古装,表情肃然,那神态俨然是百年老药店的名医坐诊,左边是笔、墨、纸、砚,右边是供游人翻阅的载有画家艺术词条或大作的名人辞典、个人专辑、合编画册、书画报刊等等,墙上是各色荣誉证书及当地领导题词,旁边还配有介绍画家的录音滚动播放;一边是年轻美女手举托杆,高高撑起两米多长的巨幅中国画,但见上头画满了富贵牡丹或长寿仙桃,牡丹和仙桃的数量或十八或三十六,都是吉祥数字,连同装裱费两三百元起价,沿桌叫卖,转了两圈,无人问津,只得另选一幅再转。

镜头二:赶场式画家。各地都有这样一些画家,整天外出游荡,四处打探。哪里将要办画展,哪里将要搞活动,哪些人物会出现,哪些媒体会到场,都了如指掌。为了进某些美术圈,三天两头请客陪、陪唠。至于画什么、怎么画,一切围绕主办方或组织者的意图和需要,要什么会什么。刚刚结束了这一场又得设法去赶下一场。只要频繁地在各种圈子里出现,混上个眼熟,名声自然就有了,卖画的机会也多了。当然,若是美女画家要进圈子,那或许还有更便利之处,就不为人知了。

镜头三:守株待兔式。在一些画家村,所谓的工作室实质就是画廊,只不过没有沿街的店面,经营的也只是主人自己的画,主人既做画家也做老板。这类画家即使捉襟见肘,也打肿脸充胖子,摆出一副阔佬的架势,两三百平方米的超大画室,气派的装潢,红酒、咖啡的招待。见有人进来,不论是画商还是闲客,总是搬出一套习惯性的职业化交谈内容和语气腔调,明明生意冷清、入不敷出,却说订单不断、画务繁忙,谈到自己的艺术,明明底气不足,却总能摆出一副激情、自信的样子。或许这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便可以守株待兔了。

镜头四:候鸟式。一帮美术教师刚刚带完美术高考班就相约上北京,在艺术区租房、装修、添家具、买画框、绷画布,很快就成了“职业画家”。交新友、拜码头、寻画商,忙得团团转。不久,却发现日子并非想象中的浪漫和潇洒,画也没有销路,渐渐地储备也花光了,画行画、接活,为了支撑生活什么都得干。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年的美术高考季节,群起返乡,重操旧业。这回有了北京“职业画家”的名头,自然学生招得更多了。赚点钱后,再返回北京。那几日,饭店天天爆满,呼朋唤友,快活非凡,新的一段“职业画家”梦又将继续……

所谓的职业画家,应该是以艺术为追求的创造者。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大多是一群没有职业的“画家”。他们在现实的磨砺中,没能坚守献身艺术的初衷,更没有形成独立的艺术人格,反而变得世故,乃至奸诈,早已丧失艺术家的那分执着,甚至沦为游走江湖的小商小贩。缺失了追求的“职业画家”,还是称职的画家么?其实,社会不需要太多的画家,但需要大量应用型或技能型的实实在在的一线美术工作者。上述所列举的种种“职业画家”,往往不具备基本的专业条件,或者缺少系统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或者缺乏先天的绘画禀赋。真心奉劝年轻的艺术爱好者,尤其是缺乏社会经验的美术毕业生,切莫盲目跟风,不做职业画家,或许同样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