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百家争鸣

李昌祥:创作书法国画也是推拿

2011年04月27日 09:27:5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字出于象形,巳是世界美学的独一无二,拓展文字优美线技的书法,自然以其得天独厚,成为中国对世界的特有。

无独有偶,源自于中华文明的推拿科技,也是以其得天独厚,成为艺术大家中的一枝独秀,恰与书法两相看好,成了金兰之室的姊妹花。这两个“古老”的相遇相交,似红男绿女,一见钟情,碰出火花,流成一派,应该的在情在理。也许有人不竟然。不太肯接受将书法说成为一种推拿。虽然书法意在于书,却成就了文字的珍品!推拿呢,似乎只落了个“武”的印象。如此一高一低拉大了差距,再泥呀水的一混,那不把书法的高雅给推推拿拿弄低俗了?其实,这都是既成的事实,不接受也得接受。何况推拿保证了一个好身体,更没有影响对书法的赏识,有什么分水岭来图说高底贵贱呢?

那种担心是多余的。从养生格局上品评,自主式推拿的张弛呼吸,不是舞刀弄枪那番大刀阔斧,盛气凌人,仍然是以文质彬彬,彬彬得有礼。而推拿的技法,不但不会改变书法指腕的灵动,而且因为与书法指腕的灵动,结合得紧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说书法运指运笔,有着推拿的成份,也只是心灵上的气血窜动,在外表形态上并没有变化,更无二样。既然没有丝毫的对书法的变动,哪里还存在有伤斯文之说?那番疑虑和“担心”便成了杞人忧天。有道是,练了书法,也练了推拿,文武双全,乃全才也。
将书法当成一种推拿,不是我的刻意,我的媒合,尽管你是第一次听说。

书法的提笔书字,为什么会与自主式推拿挂上了钩呢?这一只手的功夫,有着指端和腕臂的协同,腕臂与指端的发功。说功夫,说腕臂,说指力,力的学问既发自肺腑,肺腑纵涌着气血,自然就说到了经络推拿。

既然推拿是一种力的运作,为什么不能把书法运作间的潜力,能动地加入进推拿元素,拓展我们的养生推拿事业呢?这就是书法与推拿联姻的由来。何况书法至于推拿,还是一种弹指反掌的轻而易举。

擅长书法的人都有体会,执笔的力道虽然在指间,在腕上,在肘部,其实都从属于胸中的气道!
所以不能小觑了充盈胸臆间的气道。

正是“眼管笔,笔管心”,心调动了气,气运行于胸,才有笔力的犹劲,舒张臂力的有致,指功的简约与豪放。口含灵感之气,长存浩然之意,这番行气的功底,本是长久习字之使然。书法研习久了,你会在气道上做成自己的娴熟,书写出自己的特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也就自成了一家。推拿之于书法,书法融入推拿,对每位书法家的独树一帜,功成业就,便如虎添翼!

这是一种“一发而不可收”的凛然气质。既可以造就你这个书法家的挥毫成画的登峰造极;又可以确保你这个自主式推拿传人的老当益壮!真是不亦快哉。

从推拿的经穴图上可以把握“气”在胸臆间的张力。直接触动的经穴比比皆是:气户穴、气舍穴、璇玑穴、华盖穴、膻中穴、神封穴…(图示十六)更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的张力!

胸襟保持在张力状态,正是“含辞未吐,气若幽兰”。都处在一个兴奋点上,得到的自然是充沛的血液循环,新鲜的氧气交换,活动的新陈代谢,真个是“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健康与激情。

习书讲究的姿势,也涵盖了推拿的要求。坐式书写要求头正、肩松、背直、臂展、足安,胸部与书桌距离一拳,且能上能下,眼睛与纸张距离一尺以上。立式功写,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注意书桌高度的适当。身体站立,双手下垂时,桌面应与手腕齐平。中老年人习字,立式要比坐式好。立式可以扩大肢体活动范围,促进全身血脉流通。也不要求书写多长时间。也不会规定要写多少大字。关键是通过习书过程,得到精神的满足,让练习书法成为“外健其身,内养其心”的重要手段。

汉文化陶冶情操博大精深。古籍记载仓颉造字,虽是传说,但字与书体的形态,反映了造字者对事物的艺术构思和精神情感的寄托。唐·虞世南《书髓》说:“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而成形。”篆书形态古雅、质朴;隶书圆浑、秀美;楷书严谨、鲜明;行书洒脱、烂漫;草书飘逸、奔放。各种书体尽管风格迥异,但都表现出了一种节奏化,一种自然美。正如《淮南子》所说“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横看成岭侧成峰”“淡妆浓抹总相宜”,都能让我们产生美的享受。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练习书法无疑能陶冶人的情操,赋予生命积极向上的活力,使人在艺术、眼界、胸襟、修养、气质上都能得以拓展。书写时的快感、创作时的欢愉、作品发表或展出时的回报,种种美的信息,自会刺激大脑分泌良性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皆有很好的帮助。 也所以古今书法大家多长寿。如久负盛名的颜、柳、欧、赵四大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颜真卿寿至76岁,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明代书法家文徵明寿至89岁,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寿至92岁,现代书法家孙墨佛寿至100岁,舒同93岁,苏局仙110岁,董寿平94岁。 缘何书法家往往长寿? 九九归一,书法虽是一门艺术,却也是一种养生之道。这么说,不是凭空无据的。中医学认为:“人以五脏化五气,即为喜怒悲忧恐。”如果一个人的七情太过,脏气便要失调。而要书法,首先心态要平静,和衷气顺。只有在幽静的环境中,以平和的心态书法,隶草楷行才可“字正腔圆”。所以,心情不好时,是难以书法的。必须调整好心态,稳定好情绪。包括抑制狂喜,戒躁制怒,平抑肝火,解忧散郁。总之,习书自当凝神静气,集中精力,抒发情感,才能自成一糸。书法的这种对情绪的调节,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将书法视为一种有效防治心身疾患的非药物疗法,并不为过。而这种非药物疗法的祛病疗疾机制,所以“得逞”,则完全是因为书法的指运笔力,潜伏了自主式推拿的规律。

书法体现了形神共养的统一性。“形为神之宅”。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形。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悬腕、悬肘,不断前落后顾、左撇右捺、上折下弯的运动,不但调节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运动,而这种运动是舒缓的、非剧烈的;是适度的,非超常的。书法体现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 “神为形之主”。清代养生家曹庭栋主张:“养静为摄生首务”。静以养神,养神则保形。习书法时全神贯注,人的思想纯静、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动,在追名逐利的风潮面前,甘于清贫,恪守寂寞,使体内阴阳平衡,保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体内气血在最低限度内变化,代谢相对缓慢。

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心理对于生理的干扰,使之将一切杂念抛却九霄云外。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其作用不亚于练气功、打太极拳。练习书法,形神共养,使书家形神一体,心身统一,从而健康长寿。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书法通过其舒展雄健的线条,浓淡相宜的墨色,匀称美妙的结构,布局合理的章法,给人以美的享受。可谓是挥毫写意,泼墨传神。而在练书习字的过程中,必须凝神静心,把全身的精气神都集中在丹田,并通过手臂传到手腕,再到笔端,从而把感情流溢于纸上。这时候的笔力集中,心无旁骛,气血贯通,经脉流畅,久而久之,正气内存,邪气消散。所以坚持书法养生,能达到舒筋活络,健身强体的效果。

习书功效的呈现,就在于心→指→笔→腕→臂→体→心的循环往复,这个类似于轻微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还有脑与体的并用。习书不仅要展纸、挥毫、泼墨,还要用心、用神、用气,几乎需要周身活动。临池挥毫,必得凝神贯气,专心致志,头正、肩松、身直、臂展、足安。具体更在于:指实、掌虚、腕平、肘起。一身之力由腰部递次过度到肩、肘、腕、掌,纵贯流注到五指,运行于笔端。书法全程的动静结合,全在于刚柔相济,虚实相间。所以能力透纸背,还得靠笔力犹劲,运笔转速。所有这些动的姿态,很自然地成为吻合气血的契机,通融了全身气道的机关,因而等同了肌肉关节的锻炼。神经系统被激活了,新陈代谢的功能也自然有了新的平衡。

习书时讲究推拿式地“动”,也在养就“入静”的功夫。练写书法,并不只是单纯地写写划划,更多的还应该是思考。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所以有“意在笔先”之说。诗以言志,书以载道。书法创作不仅仅是技法的创作,还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意蕴。书法是学者超然物外的修炼,又是提高心智的运动,还是“去浮躁、育静气”的最佳手段。习书犹如练太极拳,先要排除干扰,意守丹田。在这种专心致至的“入静”阶段,没有了杂念和烦恼,这正是难得的一种忘我境界。运气于指、腕、臂、腰,将书写对象的文字,用心情构思出“意境美”,便带着了全身心之力,发韧于饱和墨汁的毛笔上。这时候笔端展示的,纸上得来的,不但是刚劲有力的大字,更有着非一般的自身感受!

书法与养生的这种维妙关系,可以概括地理解为生理与心理,肌体与精神的依存。情绪主宰人们健康。“七情”的生理现象,更是心理现象。书法养生健身,关键就在这儿:人的“心神”得到了最大的融合和升华。

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楷、行、草、隶、篆五种书体,书写起来是一种美的体验。书法包括书内功和书外功。书内功指的是书法技能及造诣,而书外功指的是道德、情操和修养。练书习字,可以给人以真、善、美、健的享受,而且利于养生保健,益于延年益寿。在练书习字过程中,因字体不同,要求也不同。练草书要求一气呵成,而练楷书、隶书则要求一笔一画地写。不管练什么体,都要求心无旁骛,集中笔力。古人云:“练字乃练人”“写字就是写修养”。字写得好,道德、情操、修养也随之得到了熏陶。南宋大诗人、书法家陆游曾将书法视为“良药”和“食粮”。清代书法家康熙皇帝也认为“宽怀只有数行字”。在书写“数行字”的过程中,达到“宽怀”健身的奇妙效果。

鲁迅先生说得好:“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在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化长廊中,“笔端蕴藏文情,字间荟萃风流”,书法艺术始终是一朵历久弥新的文化奇葩。现在,经我一传,又多了一个《自主式推拿》的养生效果的肯定,更是可喜可贺。

载自养生健康的经典之作《推拿不生病》李昌祥着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11出版

人体自有大药,最高明的保健,是调动并激活自身的防御系统,使之充分发挥出固有的潜在功能,从而“顺天应人”,“拒敌于国门之外”。这件事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做好。自已为自己推拿,健康乾坤自在手上,在医药没有问世之前,先圣养生之妙,绝活就是“推拿”。这本书说的是五千年国医精粹中的推拿。推拿的起源,向上追溯,可至远古时期。先民们在生存竞争中遇到意外损伤时,由于本能的护疼动作,总会用手按抚体表患处。本来强烈的疼痛,得到了减轻或缓解!还有,大冷天里,两手对搓,双脚互动,全身立刻暖和起来,便有了御寒的精气神……所有这些与生俱来的本能动作.,在五千年中华文化日臻完善的过程中,都活化为一种健体养生时推拿按摩手法。《推拿不生病》就是一本用文学形象深入浅出的活教材。

着名文学家李昌祥简介

李昌祥,字畅翔。祖居南京城外江之西岸的苏皖边城桥林古镇。

小说处女作“把家”在江苏省文学期刊《雨花》复刊号上发表,成为第一个以文学形式为中国农家呼唤富裕的经典之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农民文学的复苏,首开先河。

二零零零年结集出版的中篇集《开春》,第一次将新中国六十年历史艺术概括为开春时节,成为新意独创的开春文学,获得了南京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奖。为抨击信仰危机,出版了小说集《山青山蓝》。

长篇小说《惊雷作鼓》,颂扬了党的执政能力,成为响鼓文学笫一擂!主人翁唐起泉的清廉形象,经过巨细渲染,被品格正气的党组织视为楷模,也被有识之士当成了青少年学生的课外必读。主编的中华诗词集《咏莲诗词精萃》,以荷(和)的文化、莲(廉)的文化,丰富了廉政文化教材,第一次拓宽了荷文化的内含,丰蕴了国学诗词的厚重!所有在文学上的卓有成效的创新创意,获得了中华诗词学会优秀诗词艺术家称号;获得了中国国学研究会优秀国学家称号。

二零零七年八月七日文艺报头版公布:李昌祥长篇新作《茫海一峰》被中国作家协会评为重点扶持篇目。作品的深意在于,第一次撰写了盲医奋斗的生动过程,弘扬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作品率真地记叙了这样的过程,浓墨重彩地写活了诸多关护残疾人成长的身边人;更为深意地讴歌了新中国逐步健全了的对残疾人的全面关爱。这样一个新颖角度,自然成了放歌六十年的经典。

随着长篇《茫海一峰》的出版,李昌祥连续创作了十多部中短篇小说由各期刊发表。并推介上网。如大中篇《坝沿的五代十国》由小选选刊推上左岸文化网站受到上万文友热评。人民文学曾发表小说《鞭影》,北京文学曾发表小说《新娘子真风光》。由人民网、中国作家网、书画美讯网、二十一世纪文化网、中国名家网、中国经典、世界文艺发表并上网推介的代表作还有:大中篇小说《水西门》;中篇小说《穵一勺子》《天真》;短篇小说《天各一方》《震痛》《定点照》以及经典散文和文论赏析等等

今年北京文学第五期发表的小说《藏人阿汉》,更是一部很值得欣赏的文学作品。其故事的启迪性和震撼性,形成了我的特有文风。其主旋律的文学品质,具有鲜明的社会导向效果。文学责任感让这部作品成了放歌新时期的经典。

今年四月刚刚出版的新长篇《天不绝人》,仍然以其朴实的叙事文风开掘深厚的内蕴。纵横历史的故事,早巳腾跃在了文学品格之上,打破了对高尚的亵渎,不曲就那低俗的浮华,展示了中华文学强劲的传统魅力和骨架不倒的永恒气势。

(责任编辑:熊蕾)